• 介绍 首页

    谨遵长公主之令

  • 阅读设置
    谨遵长公主之令 第82节
      第70章
      熹微的日光透过楹窗散在房间中,一扇木格窗根本遮不住,床榻未有床幔,直接映在女子脸上,她眼睫轻颤了颤,半晌,才似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她昨日夜中哭了一场,眼睛有些涩涩得难受,脑子中含糊似摸了层浆糊,但视线一触及到躺在她身旁的人时,她眼眸刹那间就清醒过来。
      刚醒,尚觉万事皆含糊,一时还未想起昨夜中事的陈媛大惊失色。
      霍余?!
      他为何会躺在自己床上?!
      陈媛视线下移,她的手尚攥在霍余的衣襟处,他只脱了外衫,因她的动作,胸口的衣襟被拽了大半下来,先如今美男胸口半敞,露出大片冷白的肌肤。
      吓得陈媛立即松开手!
      她下意识地抬脚一蹬,不知踹在了何处,适才还深深沉睡的人顿时倒抽了口冷气,眼睛顿时睁开,眉头隐忍地皱起,霍余还有点愣愣的。
      他记忆还停在昨日夜中,女子攥着他不许他动,他只好躺下陪在女子旁边,不知何时就睡了过去,回来数年,霍余似乎从未睡得这么好过,以至于辰时将过,他还醒过来。
      霍余腿根处隐隐作疼,就听见公主一声:“你怎么在这儿?”
      霍余苦笑,这是将昨晚的事情忘记了吗?
      正当霍余在想如何解释时,陈媛堪堪一怔,因为昨夜中的记忆渐渐回拢,她想起是自己哭哭啼啼不许霍余走,还因一场梦,怪罪霍余怎么不在。
      蛮不讲理又作闹,窘迫和羞赧还未烧到脸颊,陈媛就冷了冷脸,因为昨夜中的梦境依然记得很清晰,那一个个倒下的人,嘶喊的痛苦声。
      陈媛抿紧唇瓣,几乎肉眼可见地恹下来。
      因为她知晓,如果当真没有霍余和刘芊妤的提醒,她即使谨慎,也不会过多在意一个小村落,梦境中的情景的确可能重现。
      甚至,在梦中那场大火倾席而来的刹那间,突如其来的心绞让陈媛至今记忆深刻。
      身临其境已经不足以形容,就好似那件事当真发生过一样。
      霍余一直在看着公主,见她恹下来,眼神几不可察地稍闪了下,他低声问:“公主又想起昨日的噩梦了?”
      所有的情绪低落和不对劲,在霍余问出这句话时,达到了顶峰,陈媛倏然抬眸,深深地看了霍余一眼。
      玉清扇根本是假,那么霍余如何提前见过玉清扇?
      霍余身上的矛盾疑点重重,这才是陈媛一直以来明明对霍余信任,却永远心存隔阂的原因。
      下一刻,陈媛就轻垂下眼睑,若无其事地说:“无碍了。”
      锦被下她的手稍稍握紧,梦中场景终究在她心中埋下了一根刺,往日霍余的不对劲尚可说无关紧要的,但如今,若梦境中的事当真发生过,那么陈媛必须要弄清楚这件事!
      霍余多看她了一眼,很快不着痕迹地移开视线,陈媛整理好情绪,见霍余还好生生地坐在她床上,立即又蹬了他一脚,在霍余茫然的视线中,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
      “这都何时了,你还赖在我这儿作甚?!”
      霍余默默拢了拢衣襟,遮掩住那片冷白诱人的肌肤,不由得小声谴责:“公主这是过河拆桥。”
      陈媛被说得一愣,下一刻,她震惊地瞪圆了眸眼,这霍余是要翻天?
      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究竟是谁,霍余心中没数吗?
      听见动静端着洗漱用品进来的盼秋恰好听见这一句话,没忍住偷偷抬头瞄了眼床榻,公主衣裳尚好,完成得贴在身上,而霍大人的衣服稍乱,似昨日被公主□□过一般。
      盼秋耳根发红,这、这二人无名无份的,也太乱来了些!
      这想法刚落,就听见公主撵霍大人离开。
      她比公主年长几岁,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她待公主就如待亲妹妹般,觑见霍大人稍有委屈的模样,将这事记了下来。
      霍余披了外衫,就回了自己房间洗漱,盼秋领着婢女伺候陈媛洗漱,待替陈媛梳发时,她挥退了其余婢女,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看似喃喃地说:
      “昨晚公主可有做什么?”
      她说得太轻了,几乎出口就散,根本没有飘进陈媛耳中,陈媛不由得抬眸,从铜镜中看向她,若有似无地拧眉:
      “你不舒服?”
      盼秋一噎,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哪好意思问这些?才稍显得扭捏了些。
      但终究是公主的事重要些,盼秋臊红了一张脸问:“公主昨晚可有和霍大人发生什么?”
      这句声音大了,几乎振聋发聩,让陈媛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不敢置信地抬头看盼秋,像看傻子一样,无语道: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陈媛觉得昨日那场梦境真的叫她脾气好了甚多,她扯了扯唇角:“林太医就在旁边,不舒服就去他,别在我这儿胡言乱语的。”
      盼秋当然没走,她轻哼了声,小声嘀咕:
      “奴婢不就是提醒一下公主。”
      辰时睁眼,霍余胸口半敞的模样似乎又印入脑海中,陈媛耳根几不可察地冒出一点红,在盼秋的絮絮叨叨中,脱口道了句:“那又如何?”
      待话一出口,她耳根处的红顿时烧上脸颊。
      她捂住脸颊痛呼,她真的疯了,才会和盼秋在讨论这些有的没的。
      反而盼秋异常认真,立即瞪大了眼睛,反驳:“当然不行!”
      盼秋比陈媛年长些,也听过嬷嬷和娘娘曾经关于宫中新入妃嫔的说话,大致就是年幼进宫,不论是床事还是有孕皆是在伤身。
      说句难听的,本就是半大的孩子,哪经得起这事?
      盼秋往日不懂,进宫女子皆在十三以上,女子十六及笄,怎得就年幼了呢?她虽在宫中待了很久,但也隐隐记得,在村中时,常有女子早早嫁了出去,十三四岁是常有的事。
      但不懂归不懂,不妨碍盼秋将这事放在心上,公主在她眼中不论何时都尚年幼,况且公主都尚未及笄,怎可做那些伤身的事?!
      她羞羞臊臊地将这些掰碎给了陈媛听,甚至带了些恐吓:
      “公主见后宫那些新妃,在侍寝后哪个不是青白了脸色?如今想来,怕是疼得厉害。”
      盼秋自个儿也一知半解的,但不妨碍她说给陈媛听。
      陈媛捂住脸颊的手一顿,下意识跟着盼秋的话去想往日,好似的确和盼秋所说,那些新妃都得上一层厚重的粉才能稍稍遮掩脸上的青白。
      待霍余,她向来是顺其自然,甚至连他待在她房间过夜,在陈媛看来都是正常的事情。
      她身为当朝的长公主,这点任性的权力还是有的。
      陈媛这时没有去想,除去霍余,往日得她夸赞欢喜的人甚多,但何时她留夜过旁人?
      她只想着盼秋的话,稍有些退缩地想,当、当真有那么疼?
      陈媛最怕疼,也不耐疼,当即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
      她放下手,呐呐地说:“知道了,好啰嗦。”
      见公主的神情,盼秋就知晓公主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她就知晓,万事可欢愉,但若会疼在自己身上,必会三思而行。
      等盼秋去给她传膳时,陈媛才怔怔地反应过来。
      若当真会疼得那般厉害,母妃那时为何一直盼着父皇来?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陈媛心中不解甚多,但对盼秋她是极为信任的,所以,就迟疑地将这个问题抛在了脑后。
      长安来人到了。
      陈媛梳洗好后,就见到了长安来人,大理寺柳寺卿,陈媛并不如何意外。
      柳寺卿是皇兄的心腹,掌管大理寺,朝中大臣都挺怵他,他这次来,足足带了三万禁军,一路浩浩荡荡而来,所过之处,手持圣旨,无人敢不给他开城门。
      陈媛心道,来人多是正常的,否则偷偷摸摸的,这么多宝藏要搬到何时?
      只不过,淮南那边肯定得到了消息,幸好她早就让人封了城门,不得任何人进出。
      柳寺卿没想到长公主此行居然是为了当场的大周宝藏,一路行来,他心中对长公主的评价变了又变,到最后,他只摇了摇头,皇室的心思他还是不要乱猜了。
      陈媛根本不知他在想什么,也不想知道,将诸事交给他,让徐蚙一带他们进山,顺便将自己的人带回来,等了小半日的时间,不过好在没有耽误启程。
      回程时,霍余本是想上陈媛马车的,但不知为何,公主似有些纠结,然后道:
      “你骑马而行。”
      霍余平静的眼眸中透了股困惑。
      尤其在注意到盼秋对上他视线时的心虚,他越发不解,他不过回去梳洗了一下,这短短时间内,发生了什么?
      盼秋也不知道会这样,她只是想让公主在等些时候,谁知晓,公主连马车都不让霍大人上了。
      如今将进十二月,天气明显转凉,路边枯枝落叶都不剩,稍显得有些萧瑟,如同霍余现在的心情一般,他几不可察地板平了唇角。
      萧果是见到辰时主子衣衫不整回来的,现在见主子蹭车不成,不由得好奇:
      “公主对主子始乱终弃了?”
      霍余面无表情地看向萧果,萧果对情绪感知能力不强,绞尽脑汁地安慰了句:
      “主子不要娇气。”
      “滚。”
      霍余将萧果赶走后,不由得觉得自己脑抽了,为何这次洛劢城之行,会将萧果带在身边?
      若照萧果这种说话水平,那些年他在淮南没能打探出消息才是正常。
      徐蚙一听见二人对话,觑了霍余一眼,始乱终弃?
      徐蚙一疑惑地皱了皱眉,顿了顿,才又若无其事地移开视线。
      作者有话说:
      霍余:……盼秋,我得罪过你?
      昨天很抱歉,这三天都有加更作为补偿
      第71章
      陈媛可不知外面几人作何想,这次南下对于陈媛来说,并不是个什么好的体验,情绪大起大落,林太医今日来给她请安时,甚至调了调药方。
      陈儋让柳寺卿给她带信,催她尽早回长安,不要继续在外逗留。
      其实无需陈儋催促,陈媛也想要赶在年前回去,一路上,除了物资和婢女,尚有受伤的人乘坐马车,其余皆骑马快速赶路。
      几乎没有在途中逗留,即使如此,仍旧行了半月余,才抵达衢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