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贤弟,你的裹胸布掉了(女扮男装后死对头弯了)

  • 阅读设置
    贤弟,你的裹胸布掉了(女扮男装后死对头弯
      她于长安时曾听了些怪力乱神的传说,言拜祭家中故去的祖先时,若其心不诚、其行不敬,则这些祖先必有法子惩罚于她。
      她数年来在祭拜崔将军时总是垮着一张脸,连自出生便从未见过阿耶的阿弟尚且能跟着阿娘掉上几滴泪,她却是眼眶发干,一个金豆子都没有。
      她明白了,这是崔将军在惩罚她。
      纵然她在白云寺献上六十个金饼的香油钱,他也是要好生治一治她过去的不孝。
      这是什么样的阿耶啊。
      哪里有这般记仇的阿耶?!
      山洞并不远,不过行了十几丈便被一堆高高枯草拦住。
      拨开枯草,可见半人高的洞口。沿着洞口而入,里头渐渐开阔,有两间房大小。
      地上散布了些石块,在靠近洞壁之处留着些许前人曾生过火的痕迹,甚至在一块石头背后,还整整齐齐存着一摞树枝。
      可见曾有人在这洞中短暂居住过,持续时间虽不长,却也绝不短。
      薛琅跟着猕猴探洞隧,得到的那面绢布,便是在洞前。
      一捧篝火燃起,将这洞中的冷意渐渐驱散。
      薛琅在火堆边翻烤着两块炊饼,烤热的炊饼渐渐散发出胡麻油的香气,他递给她一片,不留痕迹地打量着她的神色,低声道:“等天明,我便带你寻找上去的路。”
      她接过炊饼,倏地一笑,“作何如此看我?我好得很。”
      又主动道:“当年阿耶既已存了柴火,怕是在此洞中居住不短。这万丈的深渊,有得你我爬了。”
      他抚一抚她的发顶,“留在此处也好,你我做一对野人夫妻,与猕猴比邻而居。”
      她不由一笑,“说不得过上几年,你便能训得猕猴们冲锋陷阵,替我等开拓疆土。”
      他微眯着眼眸,“若真有那一日,自是不能再打仗,我只带着你攀树结绳,栽花种田,当一对逍遥谷主。”
      “那般会不会太过单调无趣?”她不由问。
      他摇一摇头,“有你陪伴,怎会无趣。”
      话头忽然在这里停下。
      薛琅看了她一阵,忽然往前倾身,便轻易吻住了她。
      那是食髓知味的妙感,令人流连忘返,不愿回头。
      待他终于从她唇辧离开,看着她绯红面颊上一对眼眸雾气缭绕,不由将她拥在怀中,深深喟叹:“真想与你尽快成亲……”
      枯柴在火堆里毕毕剥剥,她本是脸皮极厚的女纨绔,却在此时羞涩难耐,扯出个赏景的借口,迈着方步往洞中各处去打量。
      他不由微微一笑,方将放凉的炊饼重新放在火边烘烤。
      待将将翻了个面,便听得身后忽然传来“咦”地一声惊唤。
      他忙回首,只见她正站在这山洞的最里头,凑在洞壁边,不知有了何种新发现。
      他放下炊饼,捡了根燃着的柴火,到了她跟前。
      她回首看着他,面上的旖旎之色已褪得干干净净,怀着几许怔愣,低声道:“墙上有字……”
      他当即将柴枝靠近洞壁,但见憧憧火光的映照下,于坑坑洼洼的石壁上,隐隐现出数行字来。
      因是于凹凸岩石上刻字,写字之人的笔迹已有变形,他依然认出来,这是崔将军的字,密密麻麻刻了近整面山壁。
      “吾经于此,陷于天坑,做多方尝试,仍难出坑……”
      后面的一大片,都是对崔将军所尝试过的路线的罗列,足足有十几条路线,涉及五六十洞隧,可见崔将军当年落于此坑中,怕是至少逗留了半月有余,方才离去。
      按照这字上所言,他同嘉柔受猕猴相助而行的路径,是崔将军做过的无数次的探索,最终寻出的最接近生路的那一条,却因“万丈峭壁不生一草,无处着力,纵已竭力攀爬数百丈,却仍掉落。”
      他不由垂首去看嘉柔,但见她面上神色已变,便牵住她的手,安慰道:“崔世伯后来是出了天坑的,这洞上字,只是他尚未得救时所留。”
      她点了点头,低声道:“我知晓……”
      他更紧地牵着她,继续往下看去。
      “吾一生戎马倥偬,便是即刻赴死也无愧于天地,却有三大憾。
      一憾有愧耶娘生养之恩,不能于膝下尽孝。
      二憾有愧发妻相守之情,不能与她共白首。
      三憾有愧小女孺慕之思,不能看其长大成婚。
      吾离开长安,远赴西域时,阿柔尚只垂髫小儿,阻在马前相问:‘阿耶,你何时同儿斗蛐蛐?’数万兵马在前,吾着急离去,只搪塞她‘明日归来’。
      此后明日无数,吾皆辗转反侧,自疚难平。
      吾一生关怀过若干稚童,抚育过许多战友遗孤,最少陪伴的却是阿柔。吾总以为终会有一日能与家人团圆,父女相聚,届时事事于她操心,时时探问寒暖。然未曾想陷于此坑,难寻生路。
      吾远离长安时她只得六岁,如今不足十岁年华,离议亲成婚尚有数年。她自幼活泼生趣,天真烂漫,吾从不以世俗礼法束其天性。若到议亲之年,男子不能纵她逍遥自在却要将她束于内宅、不能欣赏她生机明快却强求她舒雅娴静,皆不是良配。
      吾心中本有一人选,文韬武略,胸有丘壑,从军于西南。罢了,阿柔的亲事该由她亲选,白身官宦,唯她心悦耳……”
      崔将军的留话,在此时戛然而止。想来后头便获救,离开了此洞中。
      薛琅心中慨叹久久难平。
      他回首看着已泪痕满面的嘉柔,轻轻给她擦去泪,将她拥在怀中。
      他犹记得敖包节时,她寻北庭都护府的赵将军询问崔将军战前最后一封信的内容。听闻只是商议联合剿拿巫医、并请赵都护协助寻亲,她面上曾有浓浓失落。
      彼时他不明为何,现下却懂了。
      当年大战来得突然,崔将军给赵都护的那封信,并非他的绝笔。
      这石壁上的字,才是他的遗言。
      他的拳拳爱女之心,在这石壁上淋漓汹涌,令人动容。
      洞中火光渐渐转暗,薛琅久久地拥着她,任由她哭得伤怀与怆然。
      不知过了多久,外头忽然传来“砰”的一声轻响。
      他一顿,当即静听,不久那声音又起,似鞭炮声隔着重重门扉响起。
      他忙道:“或许是王怀安他们来了?”
      他替她披好衣裳,连忙同她出了山洞。
      外间夜风难熄,冷得透骨,浓浓夜色里,近处陡然一束焰火腾空,于浓墨中怦然炸响。
      看其方位,正是二人爬出的那蜿蜒往上的洞隧边。
      二人一阵振奋,等待不得,立时朝那洞隧方向迎上去。
      未几黑暗中已传来隅隅人声,又亮起火把数枚。
      嘉柔当即挥手便大喊:“在这里,我等在此处——”
      “将军。”已传来王怀安惊喜的声音。
      他带着十数人几个起跃到了跟前,亮堂堂的火把下,见薛琅与嘉柔二人皆无甚伤势,方放下了心,来不及寒暄,连忙道:“李剑在崖上做接应。”
      薛琅点一点头,“速传信。”
      几簇焰火登时在头顶炸响,过了须臾,又有另几声焰火已做回应。
      未隔多时,从万丈悬崖下便垂下绳索数根,李剑顺绳而下,悬于半空,扬声念了句佛家八字真言,方笑道:“薛将军,要从此处上崖,少不得要为难你的心上人啦。”
      他只略顿了顿,便扬声问道:“崔姑娘请听题,什么无腿走天下?什么蛋不能吃?什么官只能当一日?”
      薛琅含笑回看嘉柔,嘉柔想都不想便扬声道:“船儿无腿走天下,笨蛋不能吃,新郎官只能当一日。可对?”
      李剑哈哈一笑,须臾间便往绳端垂下一个大大的箩筐。
      薛琅扶着嘉柔站进去,他则拽着相邻的另一根绳索跃上崖壁。
      天上依然没有不见月光,他回首往那山洞方向望去,黑魆魆中已难见洞口。
      他想起那岩壁上刻着的一行字:吾心中本有一人选,文韬武略,胸有丘壑,从军于西南……
      他于心中默应。
      岳父大人,儿亦心悦嘉柔,愿以最赤诚之心求娶阿柔,欢喜她生机明快,能给她逍遥自在……
      -
      大盛天启二十三年春,崔嘉柔女扮男装逃婚于龟兹,始遇安西大都护薛琅。
      二十三年冬,其舅父安四郎作长辈之表,见证二人定亲。于定亲宴上,崔嘉柔同一位名为巴尔佳的女郎相谈甚欢,义结金兰。
      二十四年春,大盛派往天竺迎接包括崔将军在内的三十八位前安西军的骸骨队伍,在与突厥旧部重重周旋下,终于护送良将骸骨重归故土。
      二十四年夏分日,黄历有云,宜出行,宜入宅,宜嫁娶。
      这一日从早到晚,整个龟兹城皆沸腾于安西大都护薛琅与崔将军之女崔嘉柔成亲的热闹。
      前去恭贺者众多,未能出席者聚在酒肆中畅谈这一喜事。
      有人不知其中因果,问道:“薛将军不是同名为潘安的一位夫子感情甚笃,怎地突然又同女郎成了亲?这置那潘安于何地?”
      又有人嘿嘿一笑,心怀不可告人之意:“薛将军可男可女,果然不同寻常。”
      酒肆的东家是个极清秀的郎君,名叫“恒玉”,叉着腰骂道:“闭上你的臭嘴,薛将军与崔姑娘天造地设,要你等在此嚼蛆。”
      这时才有吃完喜宴之人出来道:“那薛将军平素明明酒量了得,千杯不醉,在自己的喜宴上只饮了四五杯,却醉得不省人事,被人早早搀了下去……只我瞧着,他离去时倒是脚步生风,毫无一点醉态。”
      众人听闻,皆恍然大悟,继而齐齐笑而不语。
      春宵一刻值千金。
      有那般沉鱼落雁的新妇等在房中,哪个男人还贪恋那几口杯中物。
      —
      这个夏日的傍晚,城门即将关闭之时,一对风尘仆仆的龟兹夫妇赶着一群浩浩荡荡的羊群进了城。
      他们的身畔还跟着另一个瘦削的青年。
      青年面色黢黑,发须皆长,不敢相信这是龟兹,寻着守城门的将士们问了好几遍,皆得到肯定的答复,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赶羊的龟兹郎君用蹩脚的大盛话道:“说这是龟兹,你竟不信。”
      青年哪里敢轻易相信。
      他去岁冬月便从长安出发,因言语不通,四处迷路,将回鹘、吐蕃都串了个遍,终于于半途遇上了这对寻羊的夫妇,方一路跟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