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七零之花好月圆

  • 阅读设置
    重生七零之花好月圆 第12节
      白月一个人走在街上,听着路边的吆喝声。
      县城可比白家村热闹多了,有扛着黑亮的磨刀石和板凳的磨刀匠,有带着爆米花机的小贩,还有拿了自家糍粑出来卖的乡下人。
      她一边看一边在心底盘算着,如果和上辈子一样,邵英华也考上了大学,他们两个人去了城里,肯定不能像上辈子那样跟白家二老要钱,她想自己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
      城里东西贵,邵英华念书更是一笔费用,就算邵英华能一个月补贴十六块钱也不够两人花用。
      况且,她也不想手心朝上跟邵英华要钱。
      上辈子她的第一份工作还是托邵英华的介绍,做了他任职的学校的食堂打饭工,每次邵英华和同事来打饭她都觉着抬不起头。
      一个是学校里的正式职工,一个是食堂打饭工,虽然认识他两的人不说,但心里都觉得白月配不上邵英华。
      白月想着,暗暗下定了决心,这辈子绝对不要跟上辈子一样,碌碌无为!
      “同志,看看我家的糖水。”爽利的招呼声打断了白月的思绪,说话的是一位打扮利索的中年妇女,她面容和蔼,一笑眼角就露出几条笑纹。
      招呼白月的是街角一家糖水铺子,他们家似乎是把前院辟出一块地方来做买卖了。
      铺子里摆了几口大锅,锅中散发着香甜的糖水气味,在这冬日里还散发着热气,看起来十分诱人。
      白月不由得心中一动,脚步一个转弯,走到糖水铺子前,指了指番薯糖水,问老板娘,“这个怎么卖?”
      见有客人来了,老板娘脸上笑开了花,“这个啊,两毛钱一碗。”
      两毛钱!白月差点惊呼出声,一斤什锦糖也才一块二,能吃好久。
      这碗番薯糖水里面就放了几块番薯,剩下的全是稀稀的糖水,这就要卖两毛钱!
      而且铺子里有一大锅,这一锅卖下去可不得好几块钱!
      似乎是看出了白月心中所想,老板娘话音一转,“同志你别看我家糖水卖的贵,可好吃哩,远近都是闻名的,再说了,买这些糖水又不要粮票,我只收两毛钱,亏大了哩。”
      话虽这么说,白月还是觉得太贵了。
      不过想到心里的计划,她咬咬牙,还是买了一碗。
      铺子里有供客人休息的地方,她坐在椅子上,慢慢品尝这碗身价两毛的番薯糖水。
      平心而论,这家糖水铺子卖的番薯糖水还可以。
      但是和白母还有白月自己的手艺相比还是差远了,白月有自信若是自己来开铺子做生意,肯定不会比这家糖水铺子差。
      第13章 考完啦 热粉汤
      再说邵英华这边,他报考的是理工科,总共要考的科目有五门,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要在这三天内考完。
      他进了考场,一眼望去都是陌生的面孔。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有不少穿着单薄的考生在考场里打起了抖擞。
      “啊!我忘记带橡皮了!”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大家纷纷看过去,只见一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一脸惊慌,匆忙地翻着全身上下的口袋。
      可是他一直都没找到,眼看离开考时间只剩十分钟了,青年连忙找到监考老师,“老师,您那有橡皮吗?”
      老师也没橡皮啊,而且大多数考生身上都只带了一只橡皮,这一时半会上哪去给他找啊。
      青年又看向四周的人群,和他对视的人纷纷将目光移开。
      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会愿意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考生,让出自己的橡皮。
      正当青年和监考老师一筹莫展之际,邵英华从口袋里拿出橡皮,用尺子把橡皮磨成两半,递给青年,“你用我的吧。”
      他们这场考的是语文,后面的作文题少不得用到橡皮。
      高考对所有考生都是一件大事,这点小事他能帮就帮了。
      拿到橡皮,青年感激地看了邵英华一眼,“这位同志,真的是太谢谢你了!这样吧,我中午请你吃饭。”
      “不客气。”邵英华笑着摇摇头,“吃饭就不必了。”
      “这样啊……”青年有些失望,但又再三地感谢了邵英华才离开。
      开考铃声响了,考生们纷纷开始答题。
      站着和走动的时候还不觉得有多冷,等到进了教室,就跟进了冰窋子一样,还不能动,抖腿都不行,有的考生冷的嘴都发白了。
      白月给邵英华缝的衣服都是两层的,手肘膝盖这些容易受寒的地方更是多缝了几层,衣领外面看着不显,里边衬了绒,一丝风都漏不进去。
      别的考生手都发僵的时候,邵英华面色红润,全身暖融融的。
      加上他复习到位,一时间下笔如有神,离考试时间结束还有二十分钟的时候他就停止了答题,开始检查试卷。
      他姿态端正,别人还在写的时候他就收笔检查了,连监考老师都多看了他两眼。
      “叮铃——”考试时间结束,监考老师收回试卷。
      邵英华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考场,一眼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等他的白月。
      “饿了吧?走,咱俩吃饭去。”白月悄悄捏了捏他的手,发现手心是暖的,放下了心。
      “成,刚才监考老师说考完可以在学校的食堂用餐。”
      考完试邵英华是最后一个离场的,监考老师觉得他投了眼缘,又因为橡皮的事觉得他是个热心人,多提点了他几句,其中就有包括学校食堂开放的事。
      她眼睛一亮,“我还没在县城学校里的食堂里吃过饭呢,咱快去试试。”
      到了食堂,已经稀稀拉拉来了不少人,白月赶紧拉着邵英华找到一个档口排好队。
      很快就排到他们了,这个档口卖的是粉面,五分钱一碗,要收粮票。
      邵英华端着两碗粉,两人刚找好位置坐下,就看见档口排起了长龙,不由得庆幸来得早。
      寒冷的冬天吃一碗热粉汤是一件再舒服不过的事了,一碗下去整个身子都暖了。
      周品兰跟刘铁也来食堂了,他两来得晚,好不容易排了队打了饭,就没位置坐了,只能站着吃。
      周品兰又冷又饿,还有些反胃,只随便吃了几口素汤面就没胃口了。
      她穿的单薄,现在身上还披着刘铁的衣服,心里一个劲地后悔。
      刘家给她下聘的时候给了五块钱让刘铁带她到县城买几件成衣,特地嘱咐了要买冬天穿的。
      偏偏周品兰爱俏,缠着刘铁给她买了轻薄显腰身的,适合秋天穿的。
      穿回来可美了,特意跑到白月面前显摆了几天,这下可好,在考场里好悬没冻出个好歹。
      心里不得劲,她就逮着刘铁骂,可怜刘铁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在食堂被她训得跟个小狗似的,惹得不少人看了笑话。
      .
      三天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这几天村里的包车白天送晚上回的,加上还要考试,不少知青都没休息好,一回白家村就想在床上躺几天。
      结果都给刘传根揪了起来,开玩笑,考完高考就不想干活了是吧。
      虽然冬天田里活计轻,但也没这么偷懒的。
      再说了,知青们去高考这几天,田里的活他们可是一点都没做。
      刘传根就这么紧锣密鼓地把活给安排了下去,被安排到的知青们纷纷哀嚎。
      等轮到安排周品兰的活时,刘铁不乐意了,“爸,品兰可是怀孕了,这可是你的大孙子,要不,就别让她干活了吧。”
      叶大婶在一旁听着,冷哼道,“我怀你八个月的时候还在田里干活呢,就她周品兰金贵啊?”
      刘铁讪讪,“话也不能这么说……”
      叶大婶的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我的好儿媳和我的大孙子可还在知青点没回来呢,咋滴,知青点是她娘家啊?”
      就算知青点真是周品兰娘家,但也没有她这么当媳妇的,谁家媳妇天天在外头呆着不回家?
      她叶翠花可是一口媳妇做的饭都没吃上,唉,这媳妇,真是白娶了。
      刘铁被亲妈好一顿排揎,吭哧瘪肚了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
      叶大婶看他这样,也没啥好说的了,但到底看在孙子的面上,“你现在,就去知青点把她接回来。”
      刘传根抖了抖烟筒的烟灰,“铁子,我就跟你说一句,能接回来就接,接不回来,你两也别过了,你瞅瞅这队里哪一对小夫妻,是像你两这样的?”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让刘铁跟周品兰分开。
      刘铁抱着头,蹲在地上,半天才说一句,“品兰就是我媳妇。”
      这都考完试了,周品兰还在知青点不肯回刘家,说实话,刘铁心里也蛮不是滋味的。
      但他是真的喜欢周品兰喜欢到心眼子里了,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愿意离开周品兰。
      刘传根跟叶翠花还待说几句,刘铁腾地站起身,径直往知青点走去。
      第14章 这下可热闹了 不是流了是打掉了!
      “知、知青点又闹起来啦!”春妮跑进白月院里,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白月拍了拍她的后背,给她顺顺气,“你慢点。”
      春妮捧着白月递给她的搪瓷缸子,猛地灌下一大口水,两眼发亮,“赶紧地,跟我看热闹去。”
      每次队里一有啥热闹,春妮都是跑在第一线,还真是个忠实的小喇叭。
      “啥热闹啊。”白月不疾不徐地回春妮,她手里还有活呢。
      “周品兰跟刘铁的热闹呗,不然啥热闹你见我这么兴奋!”
      听到周品兰三个字白月就开始头疼。
      上辈子她过得那么凄惨确实是因为周品兰,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她自己耳根子软,容易听信别人谗言。
      刚重生的时候她确实想过去找周品兰的麻烦,但能重生一次已经是老天的眷顾了,她不想把这么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周品兰身上。
      有句话说得好,忍他、让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辈子白月捂上耳朵,专心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周品兰的日子可不越作越差么。
      春妮把搪瓷缸子一放,上手去拉白月,白月拗不过她,只能跟着她来了知青点。
      知青点早已围满了人群,周品兰刘铁这两口子的热闹大伙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架不住乡下人就是爱看热闹,每次都来了一堆人,可把刘传根叶翠花两口子的面子丢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