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娇娘敛财手册

  • 阅读设置
    第162节
      将春桃嫁出去,杨萱算是了结一大桩心事。
      李山从中牵线,给杨桂寻了间行正书院。之前杨桐所在的鹿鸣书院不可谓不好,但那是针对即将科考的大童而设,课程完全是科考相关。而行正书院则针对七到十一二岁的小童,除去必读书目外,多教导德行修养外加琴棋书画等科目。
      杨桂没有资格科考,到行正书院正合适,但对薛大勇就有点不实用。
      李山有心另替他寻一间,薛壮不乐意,还是希望薛大勇能够跟杨桂在一起,杨萱乐得杨桂有个伴,仍旧将薛大勇接来跟杨桂同吃同住。
      四月中,梨花杏花尽都开败,紫薇花刚刚坐出花骨朵,辛渔跟辛三太太带着辛平进京操办杨萱的亲事,仍旧住在西跨院。
      杨萱对春桃的嫁妆上心,对自己的却没太在乎,除去缝好了两人的喜服、做了新房铺陈的被褥之外,再没有特意置办什么。
      而萧砺每天早出晚归,就是个不管事的。
      辛三太太便有些生气,特意等在门口,见萧砺回来直接将他请到西跨院,问道:“阿砺啊,你跟阿萱眼看都要成亲了,这聘礼没见到,嫁妆也没置办,你们俩到底怎么想的?”
      萧砺根本是两眼一抹黑,“我的俸禄都给萱萱了,家里银钱也是她管着,舅母跟萱萱商量着,怎么办都成。”
      辛三太太更是来气,“聘礼没有倒罢了,嫁妆单子不能不写,这是姑娘家的私产,以后要传给儿女的。”
      萧砺略思索,答道:“那就把家里财物都写上,器具摆设、小沟沿的地跟房屋……这座宅子别写。”
      辛三太太挑眉。
      萧砺续道:“这是杨家祖产,以后要留给阿桂,还有大兴田庄,也是阿桂的。”
      辛三太太心里宽慰了些,问道:“这里留给阿桂,那你跟阿萱呢,就没处宅子?”
      “正在看,”萧砺应道,“这一两年肯定买,就是寻到好地角的宅子不太容易……再过阵子看看,能不能从朝廷手里买一处下来?”
      辛三太太点点头,“买宅子确实不容易,但不能不买。你们应该有个住处,阿萱也得有座陪嫁的院子,日后好有个容身之处。”
      这是江南大户人家嫁姑娘的做派,陪嫁房子以备着将来和离或者大归,而娘家兄弟不容人,这样姑娘还能有地方可去,不至于流落街头。
      萧砺道:“舅母放心,不管几时,只要买了房屋肯定会写在萱萱名下,现在女子也可有私产。家里东西都是萱萱的。”
      辛三太太这才露出笑颜,转天便在家中四处走动,将家具器皿屋里摆设全都记录在册,再加上杨萱原有的两匣子金银首饰、刚买的几十匹布,林林总总记了七八页。
      等记录完整,辛三太太交给辛渔过目。
      辛渔翻看两眼,道:“你爱护萱萱是好事,可也不能做得太过,这其中不少是姑爷的银子,别都算在萱萱头上。”
      辛三太太道:“姑爷没说什么你倒先编排起我来了,这都是姑爷应许的,我这会儿当个恶人替阿萱多挣点东西,总好过以后让阿萱被欺负……这样看起来嫁妆也挺体面的,只是东西都用着,要不都腾出来在外面转一圈再抬进来?”
      辛渔笑道:“还不够你折腾的,成亲之后你抬腿走了,让萱萱跟在后头再收拾?”
      辛三太太叹口气,“那写了嫁妆单子有什么用,没法显摆出去?我替阿萱争,不也是为个面子?”
      辛渔道:“你呀,就是不懂变通。我昨天跟铺子罗掌柜商议了,成亲前三天在醉墨斋举办个赛诗会,凡有诗作都挂在醉墨斋墙上,编上数目字,到时候请十名进士为仲裁,得票最多的三人可得龙章纸笺一套,次一等者得文房四宝一套,凡有诗作者购买铺子货品均可让利三分。”
      辛三太太撇下嘴,“铺子倒是热闹,可家里呢?冷冷清清地就成亲了?”
      辛渔又笑,“怎么能冷清?姑爷说从下属中挑八个身板壮实面目俊俏的军士,再请个礼乐班子,每隔两个时辰就敲锣打鼓,军士们拿着笸箩往外撒钱,我都怕人太多把院墙挤倒了,你却嫌冷清。”
      辛三太太想一想,开口道:“那就这么办吧,你记得多换些铜钱,撒少了不过瘾。”
      成亲的章程总算定下来了。
      杨萱非常满意,这样既热闹又不折腾,否则真按萧砺所说沿着皇城走一圈,她岂不被热死?
      五月中,在范直的暗中运作下,萧砺花费八千两将武定伯府买了下来。
      武定伯府位于积水潭附近,地角较之南薰坊金贵得多,而且又是座两路五进大宅院,算得上相当便宜。
      只可惜宅子刚被查封,里面满地狼藉,成亲前根本收拾不出来。
      大热的天,杨萱也不想挪动地方,便仍住在榆树胡同。
      辛三太太这才知道萧砺的身世,私下对辛渔道:“先还以为姑爷只是一介武夫,没想到竟是勋贵出身……要是能袭爵就好了,阿萱就成伯夫人了。”
      辛渔道:“勋贵看着高高在上,可勋贵有勋贵的苦,圣上登基这两年可尽是拿着勋贵开刀了。依我看,倒不如这么安安生生地过。”
      辛三太太深以为然,低声道:“依我看,扬州那边的书院也不用像先前那么惹眼,咱们先尽着自己子弟教,三代之内总能教出几个有出息的。”
      夫妻俩人窃窃私语,说了半夜的话。
      五月底,萧砺陪杨萱回了趟大兴,在杨修文夫妻坟前烧纸上了香,回来之后就紧锣密鼓地操持亲事。
      离成亲还有两天,辛媛抱着闺女过来了……
      第166章
      因没料到辛三太太在此, 辛媛面色变了几变才开口招呼, “三婶娘。”
      辛三太太面色也淡淡的,唤声:“张奶奶。”借口去厨房, 撩帘离开。
      杨萱心中纳罕, 却不好多问,伸手接过奶娘手里的襁褓,“让表姨瞧瞧咱们的静姐儿,哎呀, 真漂亮,相貌像爹。”
      辛媛凑上前, 笑道:“跟她爹爹一模一样, 也是像祖母。先前婆母知道是个姑娘,面上不露心里却不得劲儿, 等生出来一瞧, 傻眼了……再怎样也不能不喜欢自己, 真正是把静姐儿疼在心尖尖上。我原本想早几天过来, 婆母非不肯……还好相公亲自去接我们,要是赶不上你成亲,我跟他一辈子置气。”
      杨萱嗔道:“哪里那么大气性, 还一辈子置气?咱们俩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 我既知道你不得自由, 怎可能怪罪你?你还是好好孝顺公婆才对, 家里有长辈, 省多少心事。”
      辛媛嘟着嘴, “原本婆母就应允我百天之后来京都……”瞟一眼奶娘,下面的话终是没有说出口。
      杨萱其实已经预料到,辛媛固然被张太太照看得无微不至,相对来说,也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权利。
      先前张太太管束着两人的房~事,现下又给孙女儿取名为“静”,可见张太太对辛媛话多性子跳脱并不是特别满意。
      若是辛媛将闺女留在真定,张太太被孩子牵绊着兴许能放开手不管辛媛和张继,就只怕辛媛不舍得女儿,仍是要回真定。
      时候一久,夫妻情淡,张继免不了会在京都另纳一房小妾照顾生活。
      想到此,杨萱遂问:“你以后要住在京都还是回真定,咱们许久没一起玩了,不如中元节到护国寺听经?”
      辛媛犹豫不决,“我也说不准,待会儿跟相公商议下,商议好了给你写信。”
      杨萱笑着道声好。
      辛媛取出只匣子递给她,“给你的添妆。”
      “是什么好东西?”杨萱笑盈盈地打开,见是支赤金梅花簪,梅花花心镶着粒小小的红宝石,遂赞道:“很漂亮,多谢阿媛。”
      辛媛慢慢红涨了脸,“来时仓促,东西都在真定。”
      言外之意,她的首饰也是张太太保管着。
      杨萱真正是惊讶了,脸色却不露,仍是笑着,“这支簪我很喜欢,你几时再帮我配一对耳坠子就更好了。”
      辛媛点头应道:“好!”
      两人叙过一阵话,蕙心进来回禀说前院张继那边刚喝完了茶。
      就是说,辛媛该走了。
      杨萱将她送到角门,亲眼看着她坐上马车才回来,而辛三太太已经坐在厅堂摆弄着那只梅花簪,语气很清淡,“这是她给你的添妆?”
      当初辛氏给辛媛的添妆是一整套赤金头面和一整套珍珠头面,私下里还给了上千两的银票。
      可那会跟现在的情势不一样。
      杨萱叹一声,“阿媛不得自由,一应物品都是婆母管着……早先我极羡慕她能够嫁个好人家,现在想想,各有苦衷吧。”
      辛三太太默了默,道:“那会儿你三舅舅记挂着你们俩,月月往京里写信,你倒是回得勤,阿媛只言片语都没有……先后上门两次,也都碰了软钉子,面都没见到……也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都是别人家的人了,不待见我们这种罪人家眷也是正常。”
      杨萱替辛媛解释,“阿媛一向没心没肺的,兴许是张太太……她是严伦的女儿,性情上的确跟咱们不太合得来,可为人却是极端方的。”
      “也是太端方了吧。”辛三太太面上现出几分讥刺,将金簪仍旧放回匣子,“好在咱们不缺银子,也不打算攀附这门富贵亲。没有亲戚,照样操持得热闹。”
      杨萱抿了嘴笑,“还得感谢舅母,足足忙碌了一个多月。”
      辛三太太道:“等回门过去我就走,再不走怕姑爷要撵我了,没得在这里给你们碍眼。”
      “哪里有?”杨萱忙道,“我们都巴望三舅舅跟舅母多住几天,能一直住着最好了。”
      辛三太太欣慰地叹一声,“看着你出嫁,我们真是放心了。姑爷是个靠得住的,男人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你得敬着他多照顾他,眼下说起来是你铺子赚钱,可要是没有姑爷,大把的人想伸手捞一把。”
      杨萱重重点头。
      她一直都知道,是程峪帮她开的铺子请的掌柜,是钱多跑里跑外地张罗,是范直在丰顺帝面前替她敲边鼓。
      没有萧砺和他的亲人,她什么都做不成,只能靠每年收租钱勉强度日。
      转过天,应该是发嫁妆的日子,醉墨斋开始举行赛诗会。
      罗掌柜本以为铺子每天大概能接待一百多客人,除开一些在诗词上不拿手的,能有五十多首诗就不少了,没想到消息传出去,头一天就有将近两百人捧着诗作过来。
      醉墨斋不过立锥之地,哪里有地方悬挂那么多诗词,钱多出主意把诗作挂到小沟沿去。
      李石盖了三座三进宅院,只有他住的那座认真收拾摆上了家具,其余两座都只是大白墙,空旷得很,整个院子都可以挂。
      正值盛夏,水塘里莲叶田田,池塘边杨柳堆烟,周围还有成片才种上的桃树。
      而排列整齐的典房便坐落其旁,幽静雅致。
      众位文人吟诗作赋之余,对典房也产生了兴趣,纷纷打听如何租赁,租金几何。
      李石忙得脚不点地,索性请李山写出个告示,贴在门口。
      榆树胡同也忙乱不堪。
      春桃跟文竹早早就过来了,指挥着丫鬟婆子把煎好的双喜字贴在门窗上,邵南邵北腿脚伶俐,爬到树杈上系红绸布。
      辛三太太摇着团扇四处溜达,看哪里要挂红灯笼,哪里缺双喜字。
      相较她们,杨萱手里捧只甜白瓷的碟子,一块一块叉着西瓜吃,悠闲得几乎不像新嫁娘。
      待到暮色四合,吃过晚饭,辛三太太怀里揣本小册子轻手轻脚走进正房,对杨萱道:“明天就成亲了,咱们女人早晚都得有这一遭,没什么大不了的,眼一闭忍过头两回就好了。”将小册子塞到杨萱枕头底下,“原先我娘给我压箱底的,你临睡前翻一翻……不用害臊。”
      再不多话,做贼般溜走了。
      说是让杨萱别害臊,自己却先红了脸。
      杨萱抿嘴笑笑,盯着枕头看两眼,轻轻将册子拿出来,刚翻开两页,萧砺披着满头湿发进来,目光落在杨萱手里册子上,立刻发射出晶亮的光芒,“萱萱,咱们一起看。”
      “谁让你看了,这是明天夜里才能看的。”杨萱被捉个正着,脸颊涨得通红,忙合上书往枕头底下塞,怎奈她力气不如萧砺大,仍是让萧砺抢在手里。
      萧砺拿银簪将烛光挑亮,在杨萱身旁坐下,“就差一天,咱们今儿先看看,省得明天浪费工夫。”慢慢翻开书页,低笑声,“这个咱们试过了。”
      画面上,男人盘膝而坐,女人坐在他怀里,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亲吻,另一手探在她裙裾之间。
      杨萱猛地侧过头。
      这个姿势他们的确试过,就是前几天在田庄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