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 阅读设置
    第323节
      杨忠赶紧出宫往开封府去。
      也就在当日,此案的案卷呈了上来,人证物证一应俱在,乱葬岗许晋的尸体,还有那日幕僚院里带走许晋的杨夫人,以及杨夫人杀害了莫大公子的前未婚妻一案,全部审了出来。
      此时的梁氏已经疯掉了,她没想到自己是一品诰命夫人,还是皇后的嫡母,结果会为了这两桩案子而下了天牢,她不甘心,她不相信。
      杨忠也没有想到与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妻子原来如此心狠手辣,他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岁。
      杨二姑娘与府中幕僚许晋苟且的事也传了出去,一时间杨府虽贵重,却也成了京城里的最大笑柄。
      杨平琳还想着嫁入莫家安分几年的心思,在这一刻彻底崩溃,孩子没了,名声没了,母亲没了,同样的杨家女儿,她成了众人嘲笑的对象,而那一位却是高高在上的皇后。
      杨平琳受不住这样的落差,在一日夜里,杨平琳自缢身亡了。
      此事来得突然,却也令人唏嘘,一国之后的嫡母以及胞妹,如此好的人生却毁于一旦,最受伤的莫过于英国公杨忠,一时间痛失妻女。
      此案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可是即使如此,也不影响京城里的百姓过一个繁华闹热的新年。
      时间总是波澜不惊的过去,是非成败皆为空,时间永远不会停滞。
      过了新年的京城似乎洗去去年的秽垢,留下的又是新一年,新的希望。
      成为诰命夫人的于书燕又怀孕了,这一次名正言顺,而秦家同时双喜临门,史氏怀孕了,这是生下长生以来再次怀上,那欢喜的心情可不比于书燕少。
      可没把婆母俞氏高兴坏了,这是他们秦家走了运,四儿子的官职节节高升,而秦家的子嗣也兴旺起来,开年俞氏便带着几个儿媳妇去了一趟寺里,求了菩萨,对四个儿媳妇,那是个个都满意极了。
      入夜,秦楚抱着媳妇,握紧着媳妇的手说道:“咱们这是走出了浩劫,咱们能寿终正寝了,这个孩子生下来,我们叫他长满,一切都圆满了。”
      于书燕在秦楚怀中点头,这一世她要与秦楚白头偕老,永不分开。
      第777章 番外1(于书燕生下长满)
      嘉兴二年,于书燕生下秦长满,亦如生长钰时一样,她生得很轻松,在几个秦家儿媳妇面前,她算是最好命的那一个,令吕氏羡慕,第二个孩子又是儿子,原本秦楚挑了几个女娃娃的名字,没想就像一种预言似的。
      长满,一切都完满了。
      于书燕看着怀中的孩子,还是会时不时想到长钰刚出身时的模样。
      已经两岁了的长钰被毛氏拉着一同进来看弟弟,于书燕看向长钰这孩子,他身上穿着的正是她前不久做好的新衣,于书燕忽然喉中哽咽,毛氏看着她温柔的笑了。
      “四弟妹,今日钰儿已经能将千字文背出来了,四弟都很意外。”
      毛氏一脸与有荣焉之感,于书燕也是意外的,她越发发现钰儿像他父亲,从一岁开始站起来走,他就喜欢跑去书房,大哥会整理书籍,见到孩子,便与孩子一起整理。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孩子喜欢上了书,如今才二岁,居然能背千字文了,百家姓是几个月前就会背了的,朗朗上口,早已经让整个秦家长辈震惊。
      毛氏在床沿边坐下,伸长脖子看向于书燕怀中的满儿,满儿吃了奶,睡得很安稳,长得白白净净,想必将来又是位俊朗的公子,不知京城里多少女子会被迷住了。
      毛氏从于书燕怀中接过孩子抱一会儿,站在一旁原本安静的长钰忍不住伸出嘟哮小手碰到了弟弟的脸颊,他一脸的惊奇,有些欣喜的说道:“四叔母,弟弟好软好软。”
      四叔母。
      于书燕愣住。
      毛氏立即反应过来,她小心翼翼的朝于书燕看来一眼,有些讨好的笑了笑,说道:“弟弟小又软糯,以后长钰可要疼着弟弟。”
      长钰立即点头,“娘,我会的,我以后要带着弟弟吃好吃的,我带着弟弟一起去书房看书,我还要带着弟弟去放纸鸢。”
      长钰将自己平素喜欢的都说了,毛氏忍不住看向于书燕。
      于书燕也笑了,她伸手摸向长钰的额发,“好孩子,以后常来四叔母的院里玩。”
      长钰点头,“我听四叔说要送我一副字帖,父亲说四叔的字在外头可值钱了,不少人都抢着收藏,我也要像四叔一样,练出一手好字,将来卖了钱,我就给我娘买簪子,给弟弟买好吃的。”
      毛氏一听,心中一片柔软,但她又小心翼翼的看了于书燕一眼,果然见她面上有些失落,于是说道:“也要给四叔母买簪子,长辈要一样的孝顺。”
      “娘,我知道的,等我赚了钱,我也给四叔母买簪子。”
      于书燕拉着长钰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你的孝心可嘉,只是读书识字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做一个有用的人,钰儿,以后跟着你四叔多学学,钱方面的事,那是大人的事,咱们秦家别的不说,钱的确不少,你三叔母可会赚钱了,你只要负责好好读书就好。”
      长钰一听,似乎懂了,此时毛氏也开口附和,她先前听了儿子的话心中欢喜去了,没想到孩子整天将赚钱挂在嘴边自是不妥当。
      看望了一会儿长满,长钰有些犯困了,于是毛氏带着孩子先回去。
      此时三嫂史氏挺着大肚子过来,史氏也就在这几日快要生了,如今秦家女眷都不必劳碌,多了不少时间,史氏喜欢来正院窜门子。
      史氏在床边坐下,看向床上睡得这么香的长满,不由得摸向自己的肚子,“也不知我生下的会是儿子还是女儿。”
      于书燕抬头看她,笑问道:“你喜欢女儿还是儿子?”
      “一个长生就折腾死我了,我自然也盼着个女儿,只是这事儿不经想的。”
      两人忍不住笑了。
      史氏的生意越做越大了,她先前听了于书燕的话,眼下京城所有的施粥棚子以及修桥修路,都会有她的一份,在权贵夫人们当中,她做的生意不好启齿,可是耐不住秦家权势大,人家史氏也是位善人,于是与史氏结交的人也多了起来。
      秦家女眷在静安姑姑的教导下,人情往来上,都不会出什么差错,不用借着这权势,秦家女眷在京城里也不差了。
      再说这秦家四个儿媳妇,以前是住在村里劳碌的,如今换上锦衣,带上首饰,又养了几年,一个个看着也出众,尤其秦家四媳妇,在京城里说起来,长相也不差。
      秦家往上说虽说是寒门,可是如今却极为有钱,多亏得这个三媳妇,反而于书燕赚钱的速度没有三嫂的快。
      史氏这生意过了明帐后,她可是在全国大肆发展,如今整个离国的百姓都要用上了她的肥料,田地里明显的增了产。
      史氏最近还费重金找人研究这肥料,这样的毕竟脏乱又不好运送,而且供应不足,倒也有成效了,瞧着以后的生意都往这方面发展的。
      所以秦家在京城,不仅地位,便是家族的田产铺面,可不比那些世族人家的少。
      于书燕正与史氏说着,史氏忽然抚腹,额头冒汗,大惊,“四弟妹,不成了,我要生了。”
      “啊。”
      于书燕只好连忙叫来云霜,云霜扶着史氏出去。
      这一夜史氏生得辛苦,没想生下的又是一个儿子,取名为长伟。
      此时的长生已经有八岁,他站在母亲的床边,看着这软乎乎的弟弟,他忍不住说道:“娘,你说好给我生个妹妹的呢?为什么又是个弟弟?”
      这种事能左右的么?
      史氏一头黑线的看着自家这个大儿一本正经的伤心着,她伸手在长生的小脑袋上敲了一记,“下次给你生个妹妹,你可不准欺负了弟弟。”
      “要是妹妹我肯定不欺负,可是弟弟,必定不听话,像我一样的话,我肯定打他。”
      长生一脸理所当然的说着。
      史氏都惊住了,随后火冒三丈,“你也知道自己不省心呢,弟弟若是像你,娘先打的是你,是你带坏的。”
      长生可委屈了,赶忙退后两步,摸着被敲了的头,郁闷道:“娘,弟弟不听话怎么能怪我,我喜欢妹妹。”
      史氏真怕自己被气得想下床打人,今个儿怎么又没有去私塾?
      “夫君。”
      史氏一句话,秦乐立即挑帘进来了。
      “管管你儿子,今日为何不去私塾。”
      史氏话落,长生赶紧退后几步,来到了门口,还强词夺理的说道:“我跟夫子说了,今个儿我娘要生妹妹,所以告假一日。”
      “我生孩子又不是你生孩子,你告什么假,夫君,这孩子皮痒了。”
      秦乐也这么觉得,于是立即上前就要提拉长生,这手势是何等的熟悉,一但落入手中,屁股开花还事小,指不定给提到私塾里去了。
      于是长生转身就跑,八岁的他练了些功夫,父亲未必追得上他的。
      长生跑出院子,迎头看到四叔带着一人匆匆往这边来,看到四叔身后的夫子,长生就吓出一身冷汗,坏事儿了,夫子怎么来了?
      秦楚将夫子迎入院中,那夫子正好借机入丞相府,没准能遇上丞相大人,还当真遇上了,夫子也很恭敬。
      秦楚一转身看到门后头藏着的长生,他的眉角跳动了一下,手不由得握紧。
      长生见到自家父亲还没有见到四叔这么害怕的,四叔不说话的时候最可怕。
      于是长生站直了身子,恭敬的向夫子行了一礼。
      那夫子一看到长生,连忙说道:“可算逮住你了,你这孩子,你逃课三日,都上哪儿去了?”
      秦楚听到长生逃课三日,眉角又跳动了几下,他一步一步朝长生走去,长生吓得连忙上前拉住夫子的袖子,见夫子看着自己,连忙眨了眨眼睛,说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我这是听从您的教诲,在孝顺我母亲,我母亲这几日就要生弟弟了,于是我放心不下,就留在家中服侍,夫子,弟子何错之有?”
      哟,会说话了,合着他这逃课还是在尽孝。
      秦楚的手莫名痒了,不听使唤的捏住了长生的耳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叔怎么看着你前头的都没有做到,便已经开始学六艺,六艺不好好学,成日斗鸡走狗,可是要做京城里的纨绔子弟?”
      “四叔,轻点,耳朵断了。”
      秦楚于心不忍,于是松了一下,长生发觉四叔也没有想像中的生气,于是委屈巴巴的说道:“四叔,我不是你说的那样的,君子六艺,绝不懈怠,我这一次是真的担心我母亲,我母亲肚子那么大了,有个什么,我必定在私塾里也坐不安稳。”
      那位老夫子一听,也心软了,这孩子的确孝心一片,原本是来秦家抓人去读书的,转眼给自家弟子求起情。
      秦楚松开长生的耳朵,秦乐此时也出来了,看到夫子,连忙上前行了一礼。
      看到那滑头小子,秦乐只觉得头痛。
      “四弟,这小子逃课不是一日两日,该如何是好?”
      秦楚也正是想着这个问题,慢慢地,秦楚的眼神看向老夫子,那老夫子正好也在想这问题,其实长生这孩子极为聪明灵活,因才施教,他有把握将孩子带回正途,只是也得秦家长辈配合的。
      此时老夫子对上秦楚的眼神,他微微一愣,这眼神很奇怪。
      秦楚温和一笑,上前说道:“宋大儒可否来我秦府教学,秦家子弟以后自是会越来越多,而我的精力多是放在朝堂之上,有时候怕是没时间教导这些孩子,若是宋公能来,那便解了我秦府的燃眉之急了。”
      宋大儒在京城是出了名的,底下弟子不少,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入某府办族学,可是如今秦丞相相邀,再看到这调皮的长生,他有些犹豫了,这孩子天分高,而且他还听说秦家大房有一位二岁的神童,两岁便难背千字文,还跟着其父一起打理府中书阁,若是他真成了秦家族学夫子,这小神童岂不也是拜在他的门下。
      正好此时毛氏带着秦长钰从外头进来,是来看望三弟妹的,长钰粘着母亲,所以也一并来了。
      长钰跟在毛氏身后进来,小小长钰,身姿站得笔直,上前就朝长辈行礼,喊了三叔和四叔,再打量宋大儒时,他不知身份,却也行了一个恭敬的礼。
      长钰长得好看又天真无邪,一双漆黑的圆溜溜的眼睛,如同镶在脸盘上的葡萄,很是讨喜。
      宋大儒在看到秦长钰那一刻,他同意了。
      秦楚也忍不住朝长钰看去一眼,外头的人都说长钰这孩子小小年纪成了神童,都说是秦大人所教,当真说起来,他教长生教得更多,不到五岁前,他那会儿时间多,没少教这孩子,反而这长钰,他教的很少。
      皆是这孩子主动找他问问题,又寻他要字帖,他才发现这孩子的与众不同。
      毛氏一听宋大儒愿意留在秦府办族学,她暗喜,那么她家孩子是不是也可以拜入宋大儒的门下了。
      不仅毛氏欢喜,秦乐也松了口气,长生这孩子以后不必出府就能读书了,且看他还敢逃课。
      长生却是吁了口气,上前就拉着弟弟的手,“走,钰哥儿,哥带你去小厨房,嬷嬷做了乳糕,味道好极了。”
      于是长钰跟着长生转身要走。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