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明朝败家子

  • 阅读设置
    第141章 核验
      这状况实是有些水深火热,在朱厚照的心中,方继藩的分量是很重的,他自是不愿方继藩遭殃了。
      好吧,只有找个给他们哥俩背黑锅的了!
      而跟着朱厚照来的刘瑾站在殿中角落里,只一听,顿时一股可疑的液体湿了裤裆,两腿一软,便觉得天旋地转,很干脆的栽倒了。
      太皇太后目中带着肃杀道:“来人……”
      “奴婢冤枉啊!”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刘瑾知道已到了生死关头,哪里还敢为方继藩挡枪。
      他磕头如捣蒜,痛哭流涕地道:“奴婢是宫里的人,岂会不知道这宫中的规矩,奴婢……奴婢没有代殿下抄写啊,奴婢冤枉!”
      一听刘瑾喊冤,太皇太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厉声道:“既不是你,那究竟是谁?”
      刘瑾下意识地抬头,小心翼翼地看了朱厚照一眼。
      朱厚照一副怡然自若的样子,面不红、气不喘,其实心里却是紧张得厉害,他不发一言。
      这一切都被太皇太后收在眼里,猛地,她想起来了什么,道:“是方继藩吗?”
      刘瑾泪如雨下,期期艾艾地道:“奴婢不敢说。”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保准是方继藩了!否则,刘瑾定会矢口否认,又怎么可能说不敢说呢?
      太皇太后脸色蜡黄,显得可怕!
      她深吸一口气才道:“如此的曲解经义,离经叛道,实是可怕啊,这样的人还留在太子身边,倘若误导了太子,这是何其严重的事。哀家对方继藩并无成见,甚至还觉得此人聪明透顶,和寻常的少年人全然不同。难得太子喜欢他,陪着一起读读书,也没什么不好。可现在看来……”
      她冷着脸,瞥了一眼这才知道事情比想象中更加严重的朱厚照,随即喝问王艳道:“王艳,你立即从这邪经之中挑选出离经叛道之处,呈送到哀家面前来,到时再将皇帝叫来,这件事,哀家不得不管了。”
      王艳本想应承下来,说到底,太皇太后是想先从经注之中进行批判,随后再将陛下请来,当面质问的。
      这方继藩……怕是好日子到头了。
      可当他抬头,就见朱厚照冷冷地看着自己,他心里便猛地咯噔了一下!
      不成啊,在这经注之中挑错,若是挑的好了,就得罪了太子殿下,挑的不好,太皇太后这儿,自己无法交代,这……其实是坑哪。
      再者说了,他侍奉着太皇太后,一直都在和太皇太后读经,这经书他倒是耳熟能详,可经中的意思,却是一知半解。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经书嘛,本就生涩难懂,这经里哪里是胡说八道,他也不知道啊。
      经过一番短暂的深思熟虑后,他便哭丧着脸道:“娘娘,奴婢以为,此等道经,需请真人亲自检验为好。”
      太皇太后正在气头上,见王艳推诿,本是怒气冲天,可听了王艳的解释,脸色也缓和了些。
      不错,哪能指望一个太监来找出经文的错误的啊,就算如此,也难以服众!
      那方继藩毕竟是南和伯子,是太子的伴读,而且近来据闻皇帝对此人多有夸奖的,想要说服皇帝,需名正言顺方可!
      于是她颔首点头:“将此经送道录司,命其召龙泉观普济真人亲自核验,这样……也好给这宫中上下一个交代。”
      王艳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至少……这事儿和自己没关系了。
      至于那龙泉观的普济真人,历来受娘娘的信任,当初成化皇帝在时,道士满天飞,个个借此机会想要讨好成化皇帝,甚至还有一些人,到了借机乱政的地步,而普济真人,却并不曾掺和,依旧躲在道观中读经。
      就算皇帝屡屡召唤,这位普济真人都不肯入宫,说是修道之人,该以读经修行为重,炼丹乃旁门左道,陛下召小道入宫,若是想要学经,小道欣然愿往,若是想要召小道炼丹,却不敢去。
      如此一来,这普济真人便被冷落了,若不是太皇太后敬重他的为人,只怕早被其他道人戕害了!这家伙不开窍,大家都在炼丹,唯独你在读经,你什么意思,砸饭碗?
      此后成化皇帝驾崩,其余道人,大都被驱逐,这普济真人,反而扶摇直上,以至于连他所在的龙泉观也水涨船高。
      现在,太皇太后令普济真人去核验,实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王艳忙取了经,随即到了礼部,礼部道录司的官员一看,得知乃是太皇太后下的口谕,哪里敢怠慢。
      只是心下,却不免得嘀咕起来,到底是多大的事,还要太皇太后亲口吩咐呢?
      若是寻常的道人,专门负责管理道门的道录司官员只需一纸公文,便可将其传唤来。
      可这位普济真人地位却有所不同,因而礼部这边,还是亲自带着《道德真经集义》亲自前往西直门外的龙泉观,到了山门,先是命人通报,随即入观。
      普济真人喻道纯得知有太皇太后口谕来,本在吕祖殿中读经,却也疑惑起来。
      他在成化二年时,便已封为体元守道悟法高士,此后掌龙泉观,又封为普济真人。等到成华皇帝驾崩,弘治皇帝登基,便敕为“安恬养素冲虚湛然演法靖化普济真人”,名字很长,而且一般名号越长,就越厉害。
      除此之外,皇家还赐予二品银章,因而,在道门之中,许多人都认为,普济真人乃正一道在北方的领袖。
      须知整个大明,只有两个道门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北方为全真教,而江南则为正一道,这是自太祖高皇帝以来,钦定的两大道门分支,至于其他道门,则因为没有获得朝廷认可,因而衰弱,或是最终成为两大道门的分支。
      全真教在北方十分盛行,几乎没有正一道的立足之地,其中尤以京师之中的白云观为首,更是盛极一时。普济真人则作为江南正一道的道人,却在京师风生水起,也算是异数了。
      于是喻道纯亲自来迎接,迎那官员至吕祖殿,二人分宾而坐,官员说明了来意,便呈上《道德真经集义》。
      听说竟有人歪解道德经,喻道纯顿时露出了不悦之色。
      这等离经叛道之事,其实已越来越少了。
      自太祖高皇帝之后,钦定了正一道和全真教为正宗道门,朝廷对于道门的管束,也开始变得森严起来,为了防止有邪门歪道胡乱曲解道经,道录司往往会对其进行重惩。
      毕竟,这道经的注解已成了官方的行为,而且,有一些居心叵测之徒,借这道德经,暗中进行曲解,在地方上汇聚三教九流,图谋不轨,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对待这等人,喻道纯天然的生出反感。
      于是他郑重其事地道:“就请放心,贫道定当仔细核验。”
      应下此事后,他送走了官员,喻道纯便召集了几个弟子。
      这几个弟子,具都在四五旬上下,已经跟随喻道纯数十年,众人盘膝而坐,喻道纯朝向一个弟子道:“你来念……”
      “是。”那弟子颔首点头,随即取了《道德真经集义》,念诵道:“夫道者,元x虚无,混沌自然,二仪从之而生,万有资之而形,不可得而为名,强为之名曰道………”
      一开始听的时候,喻道纯脸色凝重,而其他弟子,也面露不忿之色。
      虽然对道经的理解,正一道和全真教各有不同,而在正一道的内部,又有不少的分支,可无论怎么说,对于其他道派的注解,他们还是予以尊重的。
      只是这不知从哪儿来的经注,显然是某个别有用心之人所写,现在太皇太后亲自将此经注送来,大家第一个想法,这定是什么邪书。
      不过……只起了一个开头,忍耐不住的弟子们,原本早已摩拳擦掌的想要寻毛病,却具都愣住了。
      这一起头,虽没有深入,不过是先从道可道、非常道开始讲解,却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啊。
      而且,只这一开篇,非但不觉得是离经叛道,反而……竟还隐含着道德经中更深层次的道理。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个个竟不知说什么好。
      喻道纯似乎也察觉出了不对劲,便朝诵读的弟子道:“取吾来看看。”
      现在,他倒是很想知道,下头写的还有什么,等人念诵,实在有些难耐,还不如自己亲自来看更实在。
      于是弟子忙将《道德真经集义》奉上。
      喻道纯则正襟危坐,开始看起来。
      ‘故首章之首,宜以道一字句绝,如经中道冲而用之之章,亦是首揭一道字……’
      喻道纯看到了下一句之后,瞳孔竟开始收缩起来。
      这一句,依旧还是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读。
      他忍不住低声喃喃:“故首章之绝,宜以道一字句绝……不错,不错,以道而绝,方是道德经的根本……”
      这一读之下,喻道纯的眉头拧得更深了,这本经注,相比于其他历代的经注,竟非但没有叛离的感觉,反而喻道纯觉得,与自己所诵之经合二为一!
      此等解读,更令人耳目一新啊。
      …………
      每天更完最后一章,老虎都觉得松口气,不过想到明天还要码字,这感受不要太好,好吧,大家每天都在等老虎更新,这样想想,又有动力了!嗯,顺便求点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