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陆璟其实本性不是很喜欢与生人接触,除了大院儿里的几个发小没有什么算得上有交情的朋友,十几岁的年纪一直埋头在对数学研究的求索里。后来跳级升学,周围的人都比他大上两三岁,虽然同学老师对他都很友善,但除了知识交流总好像没办法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他不是很在意自己在大学里能不能交到朋友,干脆宿舍也不住在外面租了间房。而贺城他们与他的学段不同,时间同步少,交流自然也变少;家人也担心他会不会太过孤僻,问他要不要回家住,他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于是婉拒。
独来独往的那几年有一天他坐在租的房子的窗前放下笔,外面阳光正好,可以看到对面的中式园林里游人密织。
外面的热闹景象让陆璟不由思考起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生活的,好像是十三岁时第一次参加竞赛?好像是十岁时天赋被发现?太久了,久到他记不清了。
数学虽然支撑着他走了这么多年,但如今思绪回拢他只觉得一片茫然。
他想他也许需要一些变化,去寻找活着的更多意义。
于是陆璟申请了在另一个半球的着名学府直博。
没过多久他碰到过一个女孩,是京城几所高校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院里一个一直属意他做自己门生的老教授也觉得他这样闷不行,有个活动就想拉上他一起参加。
陆璟坐在现场划水,对这次举办的主题没什么兴趣,只不过不好拒绝那位老教授的好意。
在那个大厅里待了太久他头疼,中场休息出来遛遛腿,看到一个女孩正吃力地举着活动道具想迭起来。
他既然看到了就顺便搭了把手,女孩感激地向他道谢,问稍后可不可以一起去喝杯咖啡。
陆璟不是很喜欢喝咖啡这种浓醇苦涩的东西,与外表相反,他很爱冰甜的果汁;也不是很喜欢接受陌生人的邀约,但可能是因为这场活动实在太无聊让他想早早离开,他看着女孩真诚期待的脸最终答应了下来。
此后他们保持了一段时间联系,女孩跟他同岁,他大三,她大一,他们会交换一些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分享学习中碰到的难题,算是聊得不错。
陆璟很欣赏她对一些书的想法,例如她写的对1844手稿的看法总结;而女孩也很敬佩陆璟的能力,对他好感度日益上升。
有一天女孩约他到政大说要带他逛逛这里,他们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女孩鼓足勇气,伸手牵住了他的手。
陆璟侧头看去,她白皙的耳垂都已泛红。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想起他们平日里交换看法时的愉悦,他第一次对同龄女性产生了怜惜之情,便没有挣开。
女孩开始对他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一一看过做出回应,有时会相互邀请出去吃饭、游玩,离确定关系好像只有一步之遥。
但陆璟的直博申请有了回音,那所着名学府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他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把女孩约出来向她道歉,说自己浪费了她太多时间,但他已经决定要前往那座英伦小镇寻找新的人生。
女孩眼圈很红,听完之后说了一句祝你今后学术有成便匆匆离去。
这是十九岁的陆璟心中唯一称得上于心有愧的人。
家人们相信他的决定,担忧不舍地在机场送别了这个让他们为之自豪的孩子。
这个小镇里的人见惯所谓的天才,从14岁到40岁的博士生这里都不稀缺,陆璟在其中并不突出。
这里的生活很慢,陆璟难得交了上了朋友,有十五岁就跟他是同门的少年,有在郊外偶遇说要教他钓鱼打猎的老人,也有内地留学生听说过他邀请他参加聚会,他不再那么孤僻会选择欣然前往。
只不过有了那个女孩的前车之鉴,在没有决定好将来的道路之前他都很注意与女性之间的距离。
陆璟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会逛逛这里的古堡,在期间穿行时看到路上尽是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异国面孔,恍惚间会有前事清空的错觉。
他想这里是一个很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许可以在这里停留得久一些。
直到他在准备博士毕业的材料的时候接到母亲给他拨来电话,语气有些犹豫:“小璟,你考虑过回京城吗?妈妈知道你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不容易,可是你爷爷奶奶年纪越来越大,每天都念叨着陆家的孩子怎么个个儿都往外跑,没有一个顾念着根儿在这里。你……罢了,小璟,你自己考虑一下吧,要是实在不想回来,留在那里能过得开心妈妈也支持。”
陆璟挂断电话后坐了很久,他从小就被人夸赞乖巧懂事,小的时候他懵懂,天性又冷淡自律,所以选择听话;成年的他在面对抉择时只觉得算了,罢了,好像也无所谓,即使数学陪着他渡过了漫无边际荒草丛生的青春。
晚上从赫特福德桥下经过,地上的积雪很重,他转身看着身后的一串脚印,又沿着这串印子往回退。做完了这个无聊的游戏之后看着空荡荡的周围笑着叹息。
他回到了京城,遵循着家里人的安排进入机关单位,很快又被外派到深城。
外出求学的那几年让他学会了主动与人交流,加之家庭和工作对他的要求他如今也能从容应对各种社交场合。
只是他好像又回到了几年前他坐在窗前忽然感受到人生的无聊和麻木的时候。
直到那天出现了一个让他犹豫不解的女孩。
陆璟听到贺城说“你想体验那种抓心挠肝,令人辗转反侧的滋味儿吗”,他想啐他几句,他吃饱了撑的给自己找事儿?
但是当他再次想起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走到了他一个月没去的海湾路。
站在路灯下的她听到脚步声回头,看见陆璟并没有很惊讶,仿佛早已有所预料。
她笑着对他说:“好巧,你也来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