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 阅读设置
    第12节
      “这都查明白了?抢劫案真是那小流氓?”钱二喜向同事打听。
      “查明白了,人家受害人都来了解过了——对了,小钱,这不是你找到的资料么?怎么,你不清楚?”同事一边整理表格,一边和钱二喜交接工作。
      “没有没有,是一热心群众举报的,不然我哪知道这事儿啊!我原来都不认识这小流氓。”说到这里,钱二喜又打听:“那小流氓送哪儿去,几年啊?”
      “清河农场,说是六年...表现好或许减点儿吧。”
      第21章
      “送去清河农场劳改了,说是六年。”钱二喜抽空告诉了孙继东这个消息。
      清河农场说是农场,但谁都知道,这就是个劳改场所。北京这边的劳改犯,不少都送到这边。以至于清河农场在首都人民心中名声大噪,说起这个地方就知道怎么回事儿,还有家长拿这个地名吓唬比较调皮的孩子。
      “再不听话,将来送清河农场去!”
      孙继东在胡同口站了一会儿,周围是下班回家的工人,不少人都多看了他几眼。这可不是几十年后,京城胡同里走过一个陌生人,大家只当是游客,看都不看。这个时候的首都,人口流动很少,居民区很少有生面孔。
      穿皮鞋,罩着呢子大衣的年轻人在工人居多的胡同里本来就很显眼,不怪大家都看他。
      就在别人要问的时候,孙继东往胡同里走...这一个院儿其实是他很熟悉的,曾经他在这个院儿门口站着,彻夜到天明。
      “诶!你给我站住!谁让你偷吃我家白菜心了?”“嘿,打不着!”
      一女孩儿追着一男孩儿从孙继东面前跑过去,一看就知道,又是一会犯坏的男孩儿。不过偷白菜心这种事,无论是在大院儿,还是在胡同,都是小事,大家都不太会和孩子计较。
      这也就是个小女孩儿能追,换成是一个大人看见的,都不好意思抓人。
      “你们小心点儿!撞了人怎么办?”毛思嘉站在水泥池子旁,手上端着菜盆,全是白菜叶子,似乎差点儿被撞到。
      抬头一看,看到孙继东,眼睛里全都是惊讶:“继东哥?”
      孙继东隔着正在下象棋的几个老大爷,朝她点了点头。
      毛思嘉见他手上拿着公文包,似乎有一些局促的样子,一下就笑了起来。朝他招招手:“继东哥干嘛站着啊?快过来!”
      想也知道,人家在这儿没别的认识的人,肯定是来找自己家的。
      “我和爸爸妈妈说了那件事儿,爸爸说要抽空去您家谢谢您呢!”毛思嘉引着孙继东往自己家走:“妈妈,有客人来了!”
      “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儿吗?”毛思嘉好奇地看向青年。
      “是、”孙继东回过神来,挪开了视线:“是有事。”
      毛思嘉刚刚是去洗菜了,冬天的水多冷啊!一双手冻的通红。
      她把一菜盆的白菜放在厨房,毛妈探出头来:“客人是谁啊?”
      毛思嘉站在门口把孙继东指给她看:“就是前几天我和您说过的继东哥!”
      一听这话,毛妈也不忙着做菜了,怕菜扒锅,还把锅给挪开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真心实意地道:“你就是继东啊!谢谢你,真是谢谢你!要不是你,小嘉还不知道有多大.麻烦呢!”
      毛思嘉笑眯眯地在一旁看着,推了推妈妈的肩膀:“妈你去做饭吧,多做点儿好吃的!我来招待客人!”
      毛妈一边再三感谢孙继东,一边往厨房走:“你好好招待——哎!这都不知道要来客人,不行不行,小嘉,我得去合作社买点儿凉菜,再看看肉床子上有没有肉!”
      甚至毛妈没给孙继东客气的时间,说完这句话,解下围裙,转身就走了。
      毛思嘉见孙继东还准备去阻止毛妈,连忙把茶给他倒上:“别拦我妈了,妈妈就想感谢您,您给个机会,让我家人表示表示嘛!”
      暖水壶里的白开水扑出一层白蒙蒙的雾气,毛思嘉很喜欢这种微微温热的热气扑在脸上的感觉,有种像是在做皮肤护理的舒服。
      孙继东接过了水杯,毛思嘉笑了笑,又要去给他洗水果。孙继东忙起身:“不用了,拿个橘子就行了。”
      毛思嘉以为他是爱吃橘子,就给他拿了一盘的橘子...心里也有点庆幸,这个时候洗东西,每浸一次水,骨头都要冻一次...
      “这次来是为了杨真的事。”孙继东剥开一只橘子,这是冬天能吃到的水果没错,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北京很不常见。他心里知道,恐怕是毛思嘉做货车司机的爸爸弄来的。
      “杨真?”毛思嘉不认识这个人,在孙继东的解释下她才知道,这是‘鹞子’的真名。
      “他被判了六年,送去清河农场了。余刑太长,将来还要送监狱。”
      毛思嘉本来也在剥橘子的,手上一下住了:“判了六年,就因为调.戏姑娘?”
      虽然知道这个时候的判决有的时候是很粗糙的,但亲身感受是第一次。调戏女孩子这种事,根据情节严重与否,判刑结果可以有很大不同,但考虑到未成年的身份,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毛思嘉实在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不是。”孙继东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一下具体情况...简单来说,杨真以前就犯了事,当街抢劫,还动刀子捅了人。只判六年,这其实已经轻判了,算是照顾未成年人。
      毛思嘉这才知道,纠缠自己的小痞子还是一个会持刀抢劫的狠人,心里一阵后怕——他能捅别人,也就能捅她,只是这次她运气好,没遇到而已!而且上次她是看到了的,那小痞子手上刀都拿出来了!
      “今后不用担心杨真再来纠缠你了——我同学和我说了这件事,我觉得你会想知道。”孙继东尽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一些。
      “真是...”毛思嘉脸上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表情:“您真是太好了!这些天我是有担心‘鹞子’来找我麻烦来着...这下总算不用担心了!”
      毛思嘉真心实意觉得孙继东是个非常好非常好的人,知道了这件事还来特意告诉她!显然就是想让她安心啊!就算这个时候的人普遍热心,遇到一个这样善良又体贴的好青年也很让人感动。
      “在说什么呢?家里有客人?”毛爸这个时候回来了,一眼看到了孙继东,非常惊讶:“这不是继东吗?哎!前几天小嘉多亏了你...”
      又是一通感谢。
      毛思嘉又把刚刚得知的事情说给毛爸听,毛爸听后一拍手:“这种小流氓就该送去劳改。”
      同时心里比毛思嘉还要后怕,毛思嘉根本没有亲身经历过真正的危机和丑恶,对于这种事可能的后果其实是没有真实感受的。所以她的后怕也很浅薄,留不下什么心理阴影。
      毛爸则不同,他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算是赶上了战争的尾巴。
      这些年又做货车司机,两边都看不到人烟的公路上,有的时候发生什么,那真是天才知道!
      他更能想象某些可能的危险意味着什么。
      越是考虑这些,就越感谢孙继东,更何况孙继东还特意送消息来。其实他本可以不送的,反正也没有什么实际影响。但这个消息却能够让他们一家人安心许多——更觉得老首长家的孩子哪哪儿都好了。
      晚上,孙继东就被留下吃饭了。
      “你爸妈太客气了。”孙继东小声对毛思嘉说。
      毛思嘉觉得耳朵痒痒,揉了揉,然后笑了起来:“因为真的很感谢您啊!我爸爸妈妈特别爱我,又只有我一个孩子...您能懂吧?”
      孙继东当然懂,实际上他太懂了...当初毛思嘉出了意外,他是亲眼看到毛叔叔金阿姨怎么一夜之间没了精气神的。
      “一顿饭而已,根本不能完全表示感谢,过几天我爸还打算带着我去你家里感谢...我爸还想给你单位送锦旗呢!”毛思嘉非常小声地说出了爸爸的打算,她觉得这有点夸张了,直觉孙继东可能不会喜欢这种感谢方式。但她也不好说什么,说不定是她感觉错误了呢?
      这个时候的人是非常重视荣誉的,这种好人好事锦旗再多也不怕呀!
      “这...”孙继东真有些吃不消了:“这就算了吧。“
      毛思嘉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她其实也不在意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她更看重的是心意,重要的是心怀感恩。将来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立刻伸出手...虽然对方不像是会需要她帮助的样子。
      但是毛爸很坚持这个,长辈的想法也要顾及...
      “那样真是使不得——真想感谢我,就借我几本书吧。”孙继东提议道,“你那天和卫南聊天,你是有不少书?”
      这个时候各种小说被认为是毒.草,特别是一些外国小说,更是冠以了资本主义毒.草的称号。不少人去抄家,首先抄的就是这些书籍,不知道毁了多少!此时,很多公家图书馆都封闭了,那些‘封、资、修’的书全都不许人看了,怕毒害国人。
      但是,这种东西又怎么禁的住呢?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依旧在私下传阅这些明面上不让阅读的书籍...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毛思嘉并不觉得孙继东这个提议奇怪,实际上这个时候青年人、孩子之间传阅小说非常正常,大家都疯狂地寻找各种途径,弄来能看的小说——这和后世相反,后世大概是精神生活太充实了,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大家反而没有了那种劲头。
      这个时候,如果谁的手上有几部好书,立刻能成为小伙伴中的红人!
      “当然可以!”毛思嘉大包大揽:“你自己来挑,想看什么看什么!”
      第22章
      这个时候孩子们之间传递各种书籍,特别是小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乱’!很多孩子的书一旦借出去,就很难收回来了。这就像是好学生的作业,借出去之后肯定会被转几道手的,严重一点儿,最后找不见了都有可能。
      但借作业这种事,始终限制在一个班级,一般还是丢不了的。这个时候的小说就不一样了,大家谁都借,有的时候还不分大人孩子。中途被截个几次,怎么都找不着了的现象不在少数。
      不过,即使有这样的问题,借书依旧非常活跃,很少有孩子敝帚自珍。
      一个是,这些书大多不是这些孩子本人的,而是来自家长,或者来自社会上...不是自己的书,是很难有那种爱惜之情的。另一个,北京孩子也讲究一个面儿,好朋友来求借书,还能不借?张不了这个嘴嘛。
      而且,别人找自己借书,自己也可以找别人借书,总体来看也不亏。
      这倒是像现在的自行车铃了,一般来说,孩子是不会偷自行车的。偷了之后没法和家里人解释,就算是送废品收购站销赃,也是有风险的,这个时候可没有那大的地下市场。
      但是自行车铃大家敢偷,事情没那么大,又好销赃。
      如果哪个孩子的自行车铃被偷了,立刻就能去卸别人家的。等到别人家发现自己的自行车铃被偷了,一般也会选择再去卸一个——大家完成了一个另类‘内部循环’。
      在这些孩子中,毛思嘉可能算是很敝帚自珍的那一个了...她的书几乎从不外借。
      之所以这样,一个是这些都是她自己的书,分外爱惜。另一个,她不想给自己、给家里惹上麻烦。普通孩子那样随便流通书籍反而没事,因为每个人手上留的书并不多,也不是很重视的样子。她不同,她手上精心保存着不少书呢!要是真有上纲上线的,多少有些麻烦。
      会和孙卫南这个不熟的孩子聊起自己的书籍,正是因为两人不熟!真要是熟悉,是一个圈子里的孩子,就免不了借书,免不了更多接触,甚至会导致毛思嘉的藏书情况泄露了...
      毛思嘉请孙继东自己来挑书:“您自个儿选就是了!”
      于是孙继东就进了毛思嘉的房间...真实情况当然没什么,毛思嘉的房间门开着,毛爸毛妈就在客厅里,但孙继东还是站在了门口,就没再往里走。
      毛思嘉的房间挺小的,其实是从客厅里隔出的一个房间,但在这个时候已经算很好的房间了。
      孙继东是大院子弟出身,住的是楼房,他那样的住房条件比胡同里可好多了!而胡同里的住房情况么,家里孩子能男女分开住就不坏了!很多人以为胡同家庭住房情况,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严峻起来,其实并不是,首都的住房实际上就没好过!
      只不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一步恶化,那个时候其他人能和夫妻分开住,这就算是了不起了!
      毛思嘉之所以能有单独的房间,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她家人口少。
      当初她爸妈结婚分房,分了两间屋子。稍微大一点儿的这间成了客厅,稍微小一点儿的那间就当成卧房。后来不是流行自搭小厨房么,就在客厅前面靠着搭了小厨房,这也弄的她家客厅采光一直不太好!不过这个时候的人并不太在乎这个。
      等到毛思嘉有四五岁了,在她强力要求下,毛爸把客厅隔了一截出来,就成了她的房间。
      房间真不大(从毛思嘉的角度来说),六个平方出头,里面搁了一张一米五宽的床(毛思嘉强烈要求下更换的,小时候她睡的是更小的单人床!她宁愿其他的生活空间小一点,也不肯睡觉的时候翻个身都难)。
      另外,后窗下搁了一两头沉,又放了一把椅子。再加上床头柜,以及门后一书架,将整个房间填的满满当当,再无什么活动空间。但是这在现在,已经是绝大多数的北京孩子不敢想的房间了。
      别说胡同里,就是大院儿孩子也少有这么好的房间。
      毛思嘉的书并不在书架上,她的书架上放着一个又一个的纸盒子,存的是叠的整整齐齐的衣服,底下一层半则是鞋子——这就是当衣柜用。
      她的书用木头箱子装好,收到了床底下,这样平常就是有亲戚朋友来她房间,也不能发现这些书籍。
      这些木头箱子都是在废品收购站弄来的老樟木箱子,旧社会这都是姑娘家装陪嫁的箱子,本身也是重要的陪嫁品。如今从废品收购站弄来,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主要是这是用得着的废品,得花钱,好在毛思嘉从来不缺钱。
      这些箱子一般做的又阔又深,是非常能装的。然而就算是这样,毛思嘉的收藏也有满当当的四个大箱子。她拉出了其中一个,打开了给孙继东看:“继东哥喜欢哪个作者?有没有想看的书?”
      孙继东过去当然没进过毛思嘉的房间,他从来不知道毛思嘉的私人空间会是这样的——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很朴素的风格,但是孙继东还是看出来了一些不同。
      床单的颜色、床头柜露出的很老派的深棕色,还有台灯,和一般居民的台灯不太一样,是简单的郁金香造型,看的到亮锃锃的铜色——这是毛思嘉很久以前在旧货市场淘的,估计是民国时期的台灯了,还是名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