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 阅读设置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2节
      她想了想说:“靠力气的活儿倒是很多,但夫君多半是不适合的,除此之外,三娘说镇上代写书信很是赚钱,不妨考虑一二,另外就是——”
      姜婉宁抿了抿嘴唇,将樊三娘想请她给家里孩子启蒙的事说了出来,复说道:“我听说村里还没有学堂,夫君既是村里唯一的秀才,是不是也能开一间村塾呢?到时候稍微收一点束脩,既能补贴了家用,还能日日复习功课。”
      代写书信也好,办村塾教书也好。
      陆尚拍了拍自己空荡荡的脑子,只剩苦笑。
      秀才能干的事可太多了,可到了陆尚这,一切与学识有关的,那全是死路。
      他正思虑着如何婉拒,不经意和姜婉宁对视上,他浑身一震动,望着姜婉宁的目光突然变得灼热起来。
      第14章
      他不认得字,当不了夫子,姜婉宁认得,那便是能当了嘛!
      陆尚几次想要开口,再三告诉自己冷静一点,想当年面对上亿的生意他都能面不改色,怎会因一小小私塾而兴奋。
      他虽对村塾有了新的想法,却也知道叫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当夫子太过夸张,抛却性别上的阻碍不谈,单论她的年纪,空口白牙,实在难以叫人信服。
      最好能有什么契机,把姜婉宁推到人前,让村民都知道她的好才行。
      几番深思熟虑下,陆尚冷静了下来。
      他怕给了姜婉宁太大的幻想,到时事情没办成,反叫对方失望了去,与其现在跟她多讲,还不如等事情有了苗头,再跟她透个底。
      陆尚控制了一下表情,勾了勾唇角:“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会好好考虑的,那旁的呢?有没有一些比较普遍的、好多人都在做的生意?”
      “有是有,像是卖豆腐的、用牛车拉人往返镇上的、打家具的、山里捕猎的,这些是比较赚钱一点的。”
      “再有就是纯卖力气的,镇上有雇人搬东西的,还有砍树卖柴火的,我听说镇上的富商盖房子,有时也会招人帮忙搬砖。”
      “若是说女眷这边,除了上回我说过的给绣房干活,还能去山上采野菜菌子皂角,这些都是可以卖钱的,再不济了,编篮子纳鞋底也行。”
      只要有心赚钱,多多少少都有事儿干,无非是赚多赚少,赚快赚慢罢了。
      可是陆尚听了一圈下来,几十种活计,没一个让他心动的。
      眼看他在沉思,姜婉宁闭上嘴巴,没有再打扰。
      过了不知多久,陆尚忽然问:“你说有用牛车拉人的,那是怎么一个法子?”
      姜婉宁说:“我也是听村民说的,从陆家村去最近的镇上,走路要花整整半天,要是坐牛车,便只需要一个时辰,赶车的阿伯是隔壁村的人,每天清早在周边的村里转上一圈,要是有人想去镇上,就用牛车拉上他,一人三文钱,等傍晚再统一送回来。”
      陆尚了然,这便是古代版大巴。
      说起来他之前的生意,也和运输有关,只是他运的不是人,而是各种货物,海陆空多种途径,运输路线遍布世界各地。
      当年他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是靠着物流发家的。
      陆尚不抱什么希望的问道:“既是有拉人的,那是不是也有拉货物的?”
      “有是有,不过……”姜婉宁微微迟疑,“我不知道陆家村附近有没有,但之前在京嗯……会有从江南来的货船,西域也会有货郎过来,至于出海的商船,五六年才会回来一趟。”
      这么一听,东西南北皆有商路。
      陆尚状似不经意:“说起来今年是哪一年来着?”
      “大昭顺和二年。”
      “大昭?”陆尚一下子楞住了。
      姜婉宁没明白他惊讶的点,犹豫地点了点头:“是吧……”
      可陆尚想了许久,便是他历史学得再差,也不记得历史上有大昭这个王朝,而一个能在海上开商路的朝代,怎么也不该籍籍无名。
      直到这时,他才隐约意识到,自己并不单纯是来了某一个古代,更大的可能,许是已经去了另一个时空。
      看在姜婉宁眼中,便是他忽然有些沮丧哀伤,但这股负能量很快消失,转而化作释然。
      陆尚缓缓吐出一口气:“我明白了。”什么朝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该如何适应并活下去,饿不死还不行,他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要养。
      女孩儿要富养的。
      哪怕他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对这句话却是格外赞同。
      “等过几天要是去镇上,你跟着一起,到时我们去看看写信的摊子,若是有机会,再往书肆走一趟。”
      “对了,你知道镇上那家卖卤菜的在哪儿吗?”陆尚问。
      姜婉宁摇头:“我还没有去过镇上,婆母他们不许我乱出门,出村更不可以了。”
      “无妨,到时候我再找旁人问问。”
      陆尚对之后有了一个模糊的雏形,而许多事情并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
      他喝了两口水,转去忽悠姜婉宁,又哄又骗的,叫她写字来看。
      笔墨纸砚在农家都是很珍贵的东西,可对于陆尚来讲,还不如一个馒头来的实在。
      姜婉宁毕竟只在乡下生活了几个月,就算知道纸笔费钱,可也没有把它们看得太重,既然陆尚说了可以用,她也不在扭捏什么,熟练地研了墨。
      陆尚在旁边看着,哪怕姜婉宁身上穿的是最普通的粗衣,光是那份气度,便叫人觉得赏心悦目。
      再对比他刚才磨墨时弄了满桌,果然,有些东西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
      不一会儿工夫,姜婉宁就准备好了。
      她把着毛笔,虽已摸出材质劣等,面上也没有表露半分,她问:“夫君要我写什么?”
      陆尚还欣赏着,随口说道:“就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姜婉宁笔尖微顿,在嘴边念了两遍:“好词,这是夫君做的?”
      陆尚顿时羞窘,连连摆手:“不是不是,我哪有这等才华。”
      姜婉宁想到曾偶然在书上看过的陆尚的批注,心中略表赞同。
      她问清楚几个字后,抬笔落下。
      大学士家的千金,自是练得一手好字。
      就连陆尚这个对文化涉猎甚浅的,等看见纸上的大字后,也不禁抚掌赞叹。
      然而不等他夸奖,他目光一凝,忽然把姜婉宁的手拽了过来。
      他将毛笔放下,摊开她的手掌。
      只见五根手指上全是细小的伤痕,有些伤得深的,至今还没有结痂,再看手背上,仍旧如此,甚至在她的指肚上,已经出现一层薄薄的茧子。
      陆尚和姜婉宁相处了有些天了,便是常常在一起,却也没有仔细观察过。
      而且他一个大男人,一直盯着小姑娘的手看,怎么都觉猥琐,要不是今日,他还看不见姜婉宁手上的细小伤痕。
      陆尚并没有觉得,伤口细小就不严重,很多时候,越是微小的伤口,疼起来才更熬人,何况这满满一手,根本数不过来。
      姜婉宁不自在地往回缩了缩:“没什么,就是做家务时不小心蹭到的……”
      “这还叫没什么?”
      姜婉宁很久没有听过他这样严肃的语气了,一时愣住。
      第15章
      陆尚正责怪自己没多注意,光顾着跟自己生闷气了,扭头上了床,也不管夏日蒙着被子有多热,兀自躲了起来。
      姜婉宁愣愣地站起来:“……夫君?”没人应声,她也不敢再喊。
      就在她反思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时,却听被子底下传来闷闷的声音。
      陆尚难得显了几分低落:“跟你没关系,是我不好,叫我自己待一会就好了。”
      “你别出去,等会儿二娘她们回来了,肯定又要支使你,你就在屋里坐着,旁边的柜子里还有些书,你要是喜欢就看看,不喜欢做点旁的也行。”
      “阿宁,你等我想想明白。”
      姜婉宁犹疑着:“……好。”
      饶是陆尚说了她随便做什么都好,姜婉宁也只是坐了回去,时不时往床上看一眼,见陆尚没有动作,她便也不动了。
      一直到陆老二等人从外面回来,院里出了动静,陆尚才从被子里钻出来。
      就待了这么一会儿,他头上脸上全是汗,原本苍白的脸上也显了几分红润。
      姜婉宁第一时间站了起来,喏喏地望着他。
      陆尚走到她跟前,大掌按了按她的发顶,面上含了两分笑:“久等了。”
      可这句话之后,他再不肯多解释什么,转言说道:“等晚些时候我找找有没有闲钱,赶明儿你我先去镇上一趟,看看有没有涂手的香膏,我买给你。”
      姜婉宁一怔,联想着他自闭之前的对话,忽然产生了一个堪称荒谬的猜测。
      然不等她深究,陆尚已经拽着她走了出去。
      临近正午,村里的家家户户都烧起了火灶,陆老二家左右都住着人,隔着围墙已经能闻到饭菜的香气。
      陆老二他们又是在田里忙了一天,进门就找阴凉地坐了下来,从井里打了凉水,喝一口剩下的从头顶浇下,透心清凉。
      陆奶奶上午是去村口找人闲聊了,都不用她找话题,自有村民凑上来。
      “你家陆尚,咋样了?”
      陆奶奶一扬头:“全好了!”
      “咋、咋就全好了?啥叫全好了啊?”这么一声,村口的人全围了过来。
      陆奶奶也不怯场,晃了晃脑袋,又是高兴又是炫耀:“神仙保佑,自那夜后,尚儿是一天比一天好,身子虽还是弱了点,可比之前也是好了太多。”
      “就昨儿,尚儿亲手给我们炖了大公鸡,做出来的菜可香可香了,今早他甚至还早起练功,整个人都有了精神!”
      陆奶奶对陆尚的在意,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要不是陆尚真的好了,实在无法想象,她会满脸高兴地来村口闲坐。
      陆奶奶用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把陆尚的情况传遍陆家村。
      这下子村里人都知道,陆家那个诈尸了的病秧子好起来了!
      光是她回家这一路,都收到了好几个人的道贺,恭喜她大孙子痊愈,又祝她早早成为状元郎的奶奶。
      状元不状元的,陆奶奶是不敢想,只要陆尚好好的,她便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