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 阅读设置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86节
      “嘿,他爷爷开始还用大棒子打他,后来知道是跟着你干,才松了口。不过叮嘱我们要小心,步子要迈小一些。”
      盛景竖了个大拇指:“要不姜还是老的辣呢?李队长这是一语中的。”
      李鸣放昨晚被李柱生拉着,交待了好一通话。
      这会儿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盛景:“这是我照着你写的那个合同抄了一遍,你看看。”
      盛景接过来一看,上面填上了数字,李鸣放占百分之十,李建设占百分之十五,两人把李建设原先说的占四分之一那百分之二十五给分了。
      至于投资那一块,李鸣放没写,想来是不打算投资。
      第94章
      ◎我还有处房子在城西◎
      想了想, 盛景没打算改。
      现在是小生意,以后是大生意。如果合作得好, 她以后成立公司时也肯定会把两人带上, 让两人成为副总。
      那么公司的股份占比就不能给多了,否则两人既是元老又是大股东,他们在公司的话语权太重, 不利于她掌控公司的走向。
      她放着恢复高考第一届华清大学毕业生的优势,不去国家部委,不去企业, 冒着影响盛河川官声的危险, 自己做小生意,不就是为了企业的绝对话语权吗?
      这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更不是因为她在乎利益和钱。
      作为一个穿越的知道国家未来走向的人, 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公司要如何发展, 才能帮助这时候在经济发展中走得十分艰难的国家。
      她不能容忍有人在公司里指手划脚,更不能容忍当公司发展到关键时刻时,有人因为理念不和而拖后腿、使绊子,甚至退股拆分公司。
      她抬头问李鸣放:“你不打算投资吗?”
      李鸣放摇头:“不了。我父母打算给我盖房子娶媳妇,我们家没多余的钱拿出来投资。”
      李建设生怕盛景多想,也道:“确实是这样。李鸣放既不打算高考,他父母生怕他在外面乱来, 就想给他娶个媳妇管住他,所以打算给他建房子。”
      其实主要是因为李鸣放的父母反对李鸣放做生意,觉得这是投机倒把,不务正业。
      李柱生在家里虽然有威严, 说话管用, 但他也不能一点儿也不顾儿子、儿媳的想法, 把他们给强压下去。
      所以一家子商量的最后结果,就是李鸣放可以跟着盛景干,但不投钱。这样就算因为投机倒把被抓了,李鸣放也只是盛景和李建底下的小喽啰,帮他们干活,关几天可能就没事了。
      至于这个合同,李鸣放根本没跟李柱生和父母说。否则他父母是肯定不让他跟着干的。这可是投机倒把的铁证。
      因为父母的强烈反对,李鸣放心里其实也是打着鼓的。盛景给的股份少还好,要是给多了,他肯定不干——这是让他做主谋啊。
      要不是担心分的钱太少,他都不想要这个股份。
      盛景并不知道李鸣放心里的想法,见两人都没有异议,她道:“那我重新写一份,然后誊抄两份,咱们都签字按手印。”
      一听还要签字按手印,李鸣放的心更不安了。
      做生意就做生意嘛,还签什么劳什子合同?白纸黑字的,这不是妥妥的把柄吗?
      他两只手握得死紧,嘴巴张开又合上。
      “鸣放哥是有什么话要说吗?你尽管说。有什么事一定要在签合同之前说清楚才好。”盛景道。
      “那、那我能不能不要这个股份?咱们干到什么时候,你们就按着这个比例给我分钱就可以了,行吗?”
      生怕李建设这个好兄弟不高兴,他赶紧解释道:“主要是我爷爷是大队长,我伯伯又在运输队,我要是因为投机倒把被抓了,我自己倒没什么,但影响到他们就不好了。”
      “那也成吧。”盛景点头。
      她看向李建设:“你呢?”
      “我……”李建设听了李鸣放的话,也有些犹豫。
      他父母不怕影响,但他自己可是要上大学的。那个对于他这个农村娃才是顶顶要紧的。
      要是合同不慎被人看到,那可也是妥妥的罪名。
      他心一横,对盛景谦意道:“那我也不签吧。”
      盛景不由失笑。
      她拟这合同,是为了保障两人的利益,为此还枉做了一回小人。
      结果两人都拒签。
      不过现在国家不允许做生意,两人有这样的顾虑也很正常。
      “成,那就不签。等以后你们不想干了,说一声就行。”盛景道。
      “好。”两人点头。
      这才是他们熟悉的合作方式。
      他们平时跟那些兄弟往黑市里捣鼓买卖,也就口头说妥就行。等什么时候不想干了,也是说一声的事。哪那么多讲究。
      “既然不涉及到以后的事,只看眼前,那咱们的份额就不能这么分了。资金那块仍然按投入来算,占百分之五十。做事这块儿,你俩占百分之三十,我占百分之四十,可以吧?因为做食品的方子是我的,我多占百分之十。”
      对于股份的事,李鸣放也是有点想法的。
      盛景和李建设都要读书,平时根本没空做事,这生意肯定最后还得指着他来。结果他出力最多,拿的股份却最少。股份少就意味着分钱的时候拿得最少,这就很不公平。
      反正他跟其他兄弟就不是这样的。
      他虽然不愿意往那方面想,但心底里总有个隐晦的想法,那就是这两人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就看不起他这个农民,故意欺负他呢?
      这会儿听盛景改成百分之三十,虽然还不是很公平。但看在兄弟的面上,他就不计较那么多了。
      他答应得很爽快:“成。小景你怎么说就怎么的吧,我们都不是计较的人。”
      李建设听到这话,转过头去深深地看了好兄弟一眼,又转过头来,闷声道:“好,那就这样。”
      “那你俩等会儿。”盛景出门去了自己房里,过来时手里拿了一迭十元大钞,递到两人面前,“这是二百五十块,你们尽量多收瓜子,能收多少收多少。马上到秋天了,天气干燥,就算收再多也不怕发霉。钱要是不够,再来找我要。”
      说到这里,她问李建设:“上次我说的收瓜子的重要性,你跟李鸣放说了吗?”
      “说了。”李建设点头,“趁着还没开学,我跟鸣放分开收,还会叫人帮收,尽量把北城周边的村子都收一遍。”
      他犹豫了一下:“如果钱不够,到时候我们一起想办法。”
      “收到瓜子后,你这段时间就住在我那屋子里吧。村里有猫的,再抓一只猫养到那院子里,免得闹老鼠,把瓜子都祸祸了。这段时间你们就只管收瓜子,别的我来张罗。”
      “好。”李建设点头。
      李鸣放张了张嘴,想问等他俩上学了,三人怎么分工。但想起自家爷爷的叮嘱,还是把话咽下去了,点头也跟着应了一声“好”。
      反正先做着看看吧,以后要确实不行,他再提出来。
      三人又说了一下收购价格,确定了一个大概的区域,李建设和李鸣放就离开了。
      两人准备马上回去收瓜子。
      盛景则换了一身破旧衣服,戴上一顶草帽,把门一锁,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如果让人在李家庄那个宅子里炒瓜子,不到半天整个庄子的人都知道了。毕竟炒瓜子有香味儿,就算离村子远,也能闻着味儿。
      而且请李家庄的人给炒瓜子也是一桩麻烦事儿。中间有李先进两口子在,请谁都不合适。
      朱春花是个馋嘴的。她要是一天去抓两把,你还不能说什么。毕竟她是李建设的妈,盛景的舅母。
      朱春花去抓,李鸣放的母亲是不是也得去抓两把?满村沾亲带故的,到时候别没赚到钱还得罪了人。
      最重要的是城里的小贩要批瓜子,不可能骑一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去拉瓜子。不是谁都有自行车的,而且时间也是成本,不划算。
      所以她想看看城里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实在不行再考虑李家庄那处宅院。
      这年头各家的住房都紧张,房屋出租的很少,再加上没有中介,租房子十分困难。
      盛景骑着车在各大胡同里转悠,专找那些在胡同口聊天说话的大爷大妈询问,好不容易寻到有出租房子的,看了又不怎么满意。
      大杂院里的房子根本不行,独门独院出租的极少。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租金又要得死贵。还没赚钱就往外掏那么多房租,李建设和李鸣放根本不情愿。
      所以盛景算是白忙活一天,回到大杂院时,整个人都打蔫儿了。
      “你去哪儿了?”
      盛景是扣着做晚饭的时间回来的,却意外发现平时忙得睡觉都不一定回来的盛河川竟然坐在堂屋里,十分吃惊:“爷爷您怎么在家?”
      “今天没什么事,我就提前回来了。”盛河川道。
      其实他是心里一直掂记着盛景做生意的事。
      祖孙俩相处,向来是坦诚以待的。
      盛景也不瞒他,当即把自己找出租房,想做炒瓜子生意的事跟盛河川说了。
      盛河川一拍脑门:“也怪我,一直忙着,房子的事没跟你说。”
      说着他起身进到卧室,拿了一串钥匙出来:“我还有处房子在城西,骑自行车过去大概四十多分钟,这些年一直是一个老朋友住着。前阵子他工作恢复了,那处房子就空了下来。正好那里跟李家庄是一个方向,离李家庄也不远,也是独门独院,很合你的要求。”
      盛景很惊喜,接过钥匙:“谢谢爷爷。”
      看过原著的她一直知道盛河川在城郊是有一套房子的,后来由盛琳继承了。但这几年盛河川不提,她就没问,就当这处房子不存在。
      现在盛河川拿她给用,而且符合自己的要求,那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她把地址记在心里,高兴道:“明早我就过去看看。”
      第95章
      ◎这同样是一个标准的一进四合院◎
      盛河川明明掂记着孙女做生意的事, 他一回来夏老太就把李建设带着一个陌生小伙儿大清早出现在大杂院门口的事告诉了他,他很想知道盛景是打算怎么跟这两人合作, 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没问。
      在他看来, 盛景小时候虽然吃了苦,后来进食品厂又屡次得到周涛夸赞,但终究年轻, 经历的事儿少,一起做事并涉及利益的同伴还是少。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在最初做生意的时候遇点挫折, 载个跟斗反而是好事。
      吃过晚饭,盛景看盛河川坐着没动,也没见他看文件忙工作, 问他道:“爷爷, 您不去溜溜弯?”
      以前在机械厂上班时,盛河川吃过饭,总要出去散散步,到胡同口去跟那些老头儿老太太聊聊天。
      现在平时忙就算了。可今天明明吃饭早,离睡觉还有一两个小时,他完全可以出去放松放松。
      盛河川摇摇头,满脸无奈:“恢复工作, 我自己感觉除了忙点外,跟以前没区别。可别人看我就不一样了。不是敬畏着不敢说话,就是想上来给家里孩子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