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孙岐山因此跟章鸿天发生了很大的争执,不仅决绝拒绝他吞并的野心,同时两人也因此选择了分道扬镳。
孙岐山很清楚,这样下去的章鸿天只会比京城那位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倘若章鸿天当真带着人马杀到京城,杀入皇室,如他所言的踏平京城,碾碎世家,斩尽皇族,那将是大尧真正的炼狱,而章鸿天这样的人统治下的大尧,只会比先前糟糕百倍。
那才是大尧国真正的灭亡啊。
然而那不是孙岐山想要看到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他主动投靠了朝廷,并主动替朝廷平定匡义军。
他为此背上了几十年的骂名,他被全天下人诅咒,被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误解,最终还落得个亲人两隔,几十年不得见,如此依旧如履薄冰的下场。
什么封侯拜相,世人根本不知道,孙岐山在这背后承受了多少,又付出了多少。
他的一双儿女被迫压在京城三十年不得见,他的妻儿子孙全都在苏城,他与他们同样多年不得见,而他们还要因此而陷入危险,陷入算计,他无数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责当年的选择,可每每回首,他又会毫不犹豫的做出同样的选择。
他不回家确实是回不了,他也无颜面对妻儿老小,尤其是因为他而被迫留在京城的一双儿女,还有死去的儿子。
他没脸见他们,孙岐山有愧于所有亲人。
孙子柏心里感触,老侯爷或许对不起他的家人,可他对得起天下百姓,这样的大义孙子柏由衷佩服,毕竟不是谁都能为了大义而做出这样的牺牲,况且当时的老侯爷其实离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很近,不夸张的说,他舍弃的绝对不是家人那么简单。
孙子柏有心想要了解当年的真相,于是有意无意的套着老侯爷的话。
当年究竟老侯爷是如何与章鸿天决裂的,又是如何在万军之中砍下章鸿天的头颅,这件事孙子柏很好奇。
毕竟老侯爷与章鸿天的关系到底如何,事关那封能让孙岐山万劫不复的书信,他必须弄清楚。
这些隐秘之事按理孙岐山是打死不会告诉任何人的,但他刚刚亲眼见识了这孙子运筹帷幄的模样,那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掌控之中的样子着实将他惊着了,于是便也不再隐瞒。
当时两人已经彻底决裂,尤其孙岐山选择投效朝廷之后,昔日好友已经成为完全敌对阵营的死敌,且双方已经交手数次,孙岐山对匡义军明显有压制之势。
很快,孙岐山方势如破竹,而章鸿天则被他打得节节败退。
可是某一日章鸿天忽然一改先前的激烈态度邀约孙岐山前往抚州的祁蒙山上见面,他在信中隐约露出对以往激进之法的悔恨,并且隐晦的表达出他也想效仿孙岐山投效朝廷,给手下兄弟留一条活路。
与昔日兄弟刀剑相向本就不是孙岐山的本意,更何况他们曾是朋友,得知章鸿天萌生出这样的想法孙岐山比任何人都高兴,所以即便当时身边的人都极力反对以防有诈,可孙岐山还是坚持去见了章鸿天。
按照约定双方大军不动,各带一千人前往祁蒙山会面,然后各带一百人上山,见面之后也如章鸿天在信中所言,他向孙岐山表达了想要投效朝廷的意愿,而他希望孙岐山来做这个牵线人,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匡义军所有兄弟从反贼身份转为朝廷正规军,改头换面,绝不计较他们原先的所作所为。
孙岐山对他的选择自然是欣喜的,不用打仗,双方的命都保下了,不过他也清楚京城那位对于匡义军的忌惮,所以他并没有答应,只是允诺会替章鸿天传达意思,并且会尽其所能的达成此事。
两人说好之后都很高兴,不禁回想起昔日相处的愉悦,两人仿佛又恢复了好友。
然而孙岐山从未想过,昔日的朋友自从被权势迷了眼,他早就一脚踏入权势的泥潭再也无法抽身了,章鸿天根本就不是想要投效朝廷,而是给孙岐山设了一个圈套,他要孙岐山有来无回死在祁蒙山,他要吞并孙岐山那十万孙家军。
当时的匡义军在孙岐山的打压下节节败退,原本发展到二十万的军队逐渐溃败,死的死散的散,眼看着匡义军逐渐溃不成军,章鸿天他便萌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孙子柏不自觉握紧了拳头,果然,真相往往被大多数人淹没。
“他在我的酒里下了毒。”
即便过了几十年,提起往事孙岐山的面上还是一脸沉重悲痛。
原本谈的好好地,可就在孙岐山开心畅想未来之际,他毒发了,而对面的章鸿天则原形毕露,隐忍的恨意和藏起来的野心也全都喷薄而出。
孙岐山身心受创痛苦不已,然而他不能死,对那十多万兄弟的责任让他拼死抽出了剑。
可是章鸿天早有预谋,孙岐山只带了一百人上山,而山上却埋伏着几百匡义军,早在他们相谈甚欢的时候孙岐山带上去的人就已经被悄无声息的诛杀殆尽,当时孙岐山身边就只剩下两个贴身护卫。
孙岐山中了毒,很快他们就被包围了,即便那两位随从武功再强那时也无济于事,所幸章鸿天为了让孙岐山投效于他,且他需要控制孙岐山让那十万余人不费吹灰之力的归顺于他,所以他给孙岐山下的并非是立马就死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