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之哀家只想躺平

  • 阅读设置
    重生之哀家只想躺平 第5节
      “可是...儿臣及冠之后,真的会被摄政王送去守皇陵吗?”
      “哀家不会让此事发生,皇上只需在众臣面前听摄政王的话,定会平安无事。”
      “母后为何如此确定,您很了解摄政王吗?”
      是啊,她很了解。只是,这一世,他对自己,全然无知。
      石中钰淡淡道:“哀家送皇上回福宁殿吧。”
      皎月高挂,洒下一地星光。
      先帝薨后,除了石中钰,宫中其余妃子都被移至到京郊皇陵内孤独余生。
      偌大的皇宫,在天黑后便突然静了下来,只留朱红高墙上的一盏盏宫灯,在夜色中孤苦零丁地散着幽光。
      石中钰坐在凤辇上,耳边只有抬轿小太监们在空旷甬道上传来的踢嗒声。
      她不经意地抬起头,望向烛光通明的垂拱殿,思忖片刻,唤来走在一旁的星蝉。
      “去看看小厨房有没有温着的素斋,给摄政王送去一份。”
      言毕,她又重新坐回凤辇中,目光坚定地看向逐渐扎进黑暗甬道的宫灯。
      哪怕只有一抹微弱的幽光,也要紧紧抓住!
      书案上层层累叠的文书都快把凤殊影挺拔的身子淹没。
      永宁帝已有数年不曾临政,除去奏安折、谢恩折,光余下的奏事折就塞满了半个书房,更可笑的是,他居然还从中发现了半年前举报定北侯凤殊影屯兵的奏折。
      凤殊影默默记下参奏人的名字,随即把已然失效的折子扔至一旁。
      “启禀摄政王,太后殿下见您还未歇下,特地派宫人送来宵夜。”桌案后传来许公公的声音。
      凤殊影剑眉微蹙,正欲让许公公退下,腹中却传来了轰鸣声。
      “呈上来吧。”
      许公公冲身边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立即有人上前在桌案上腾出一块空地。
      雕有祥凤踏云的梨花木提盒落在桌上,许公公躬着身子,打开盒盖,逐一从里取出精美的小点。转眼间,桌案上就摆满数盘斋点。
      突然,许许公公伸进食盒中的手一僵,又讪讪地空着手出来。
      凤殊影斜眼看去,嘴边噙上一抹冷笑。
      “拿出来吧,太后有心了。”
      “奴才遵命”许公公从盒底拿出一个瓷盘,恭谨地放在桌上。
      漆黑如墨的瓷盘上,放置着一枚闪闪发亮的银针,以供试毒。
      见摄政王脸上并无异色,许公公捻起盘中银针,逐一验过桌上的饭菜。
      “启禀摄政王,桌上的小点并无异样。”
      许公公悄声退下,饶是在宫内见过大风大浪的他额上已冒出一层白毛汗,石太后还是年纪太小,不懂处理人情世故,非要把心照不宣的事摆在台面上。
      还好摄政王未曾放在心上,许公公从宽袖中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凤殊影看向桌上的斋点,无一道辣口。
      想到晌午在书房,那位古灵精怪的小太后听到他的警告之言后,原本狡黠的小脸霎时变得面无血色。
      原来还是知道怕的。
      酸甜的山楂酥在口中爆开,酥皮内的猴头菇还带着一股肉香,极大缓解了凤殊影为先帝擦了一整日屁股烦躁的心。
      隔日早朝,石中钰进入大殿,抬头见摄政王早已在蛟椅上候着,不由暗中加快了上阶的步伐。
      “微臣谢过殿下赏赐的夜宵。”
      凤殊影看向坐落在身侧的小太后,高傲的脊梁不曾弯下一分。
      “前夜哀家送皇上回寝殿,途径垂拱殿外,见殿中烛光通明,想来是摄政王还在秉灯夜烛,哀家一介妇人,也只能送去些小点以表宽慰。”
      在二人不走心寒暄时,大臣以从门扇鱼贯而入,左文右武,有序位列。
      南朝疆土辽阔,东南临海,北接辽国,南靠番地。天灾人祸偶有发生,领国蛮人时常来袭。
      听到大臣一本接着一本的参奏,石中钰心想:难怪自古贤君多为短命鬼,每天晨起就灌进这么多糟心事,放上位心高志远的皇帝,恐怕连早膳都能气呕出来。
      身旁的摄政王倒是个雷厉风行的主,无视朝中几位大臣的求情,先是下旨抄家贪污军饷的节度使,又斩了在边疆防御区玩忽职守的总兵官。
      拔出萝卜带出泥,石中钰掐指一算,这就一会的功夫,朱氏皇族中好几颗烂萝卜都被摄政王连根拔起,想来几日过后,工部需再建几所大狱才能塞得下萝卜带出的“泥”。
      “太后殿下,朱衡可是您的亲侄子啊!他并没有和辽人勾结,都是辽人送去的美人窃取的军事机密。”
      宣定侯急急为自己的儿子辩解,见摄政王不为所动,只得病急乱投医,扯上了同为亲政的石太后。
      稳坐在凤椅中正欲睡个回笼觉的石中钰暗暗叫苦:宣定侯,您口中这位年纪比自己还大上两轮的亲侄子,哀家可是一面都没见过啊!
      第6章 回忆 同时也关上了那抹春色
      金銮殿上鸦雀无声,众臣都在观望太后会作何回应。
      感受到身侧摄政王投来的不善目光,石中钰清清嗓子,不紧不慢开口道:“昨日在垂拱殿,哀家陪陛下观史书,陛下问哀家为何前朝太子吴弛不学无术,以权谋私,吴宏帝却依旧把皇位传给他?”
      说到这里,她停顿一下。
      金丝垂帘中传出石太后的轻笑:“哀家一个妇人,能有什么远见,只能对陛下说吴宏帝舐犊情深,就算太子有什么过错,也不忍责罚。没想到陛下听完哀家的回答后却愤然道:‘这便是吴国被咱们灭朝的原因,若是朕得其子,定要杀之以平民愤,才可保南朝久治□□。’”
      宣定侯闻得石太后这番言辞,呆呆地看向龙椅上正在打瞌睡的小皇帝,想要出言质疑,蛟椅上那位却开口了。
      “宣定侯莫非还听不出太后的意思?陛下尚且年幼,都知晓腐肉不除,必蚀全身的道理,宣定侯纵容嫡子在边疆花天酒地,泄露军事机密,是想让南朝重蹈前朝覆辙吗?”
      “微臣...微臣不敢。”
      宣定侯被摄政王厉声质问,只得双膝跪地,忍下痛失爱子的悲怆。
      户部侍郎石禹临隐在一众大臣中,好奇地瞥向垂帘内模糊不清的身影,高殿上那位处事波澜不惊,四两拨千斤的太后可还是他胆怯软弱的小女儿?
      见宣定侯败下阵来,石中钰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骤然放松,倚靠在椅背上。
      大惊之后必有大困,石中钰觉得自己的眼皮好似挂上一块秤砣,越来越沉,在失去意识之前,她倔强地把身子朝摄政王相反的方向倒去。
      许公公站在二位主子身后,看到小太后左摇右晃的身子,心也跟着打起摆来。
      眼见着小太后就要从凤椅上栽下来,许公公正欲上前搀扶,却见摄政王隐在垂帘后的右臂一展,把朝另一头歪去的小太后稳稳揽在肩头。
      动作行云流水,利落至极。就连在睡梦中的小太后也毫无察觉,枕在摄政王坚实的手臂上,酣然大睡。
      许公公悄悄收回方才迈开的步子,端着怀中的佛尘目不斜视地盯向脚下的琉璃金砖。
      鼻尖尽是那人霸道的气息,石中钰这一觉睡得甚沉,居然还做了一个梦。
      “殿下再坚持坚持,现下宫外都在传言摄政王觊觎您的美色,将您囚禁于宫中,端王和贤王都给皇上递了折子,勒令摄政王请您出宫,共理朝政。”常嬷嬷坐在床榻上,哄劝石中钰喝下汤药。
      自从宫变后,她已经高烧一月有余,未曾上朝。
      石中钰盯向常嬷嬷手中乌黑的汤药,这是父亲派人暗中送来的药膳,服用后,可以让身上冒出红疹,且高烧不退。
      “嬷嬷,我不想再喝了,你同我父亲说,让他接我出宫。”
      “殿下莫要任性,您又不是没读过史记,历朝历代,有那个太后回娘家住过,您既已入了宫,就是宫中的人了,石侍郎费尽心思为您铺好了路,您可要把握住机会,让凤贼低头求您上朝,趁机敛权,只有这样,您才能在宫里活下去。”
      常嬷嬷似是全为她着想地劝慰道。
      石中钰咬咬牙,捧起手中的汤药一饮而尽。
      接过石中钰手中的空碗,常嬷嬷眉开眼笑,正欲再劝上几句,突闻殿外的内监通报:“摄政王驾到。”
      方才还在意气风发大骂凤贼的常嬷嬷,赶忙把手中的空碗藏在几上的蓍草方瓶后。
      朱红门扇被推开,石中钰慌忙钻入锦被中,小脸烧得通红,却仍觉身上冰冷刺骨。
      “太后殿下,摄政王来看望您了。”耳边传来常嬷嬷谄媚的声音。
      石中钰慢慢睁开眼,绛紫秀金蟒袍乍然出现在她眼前,绣娘的功底十分了得,袍上四脚金蟒栩栩如生,正踩着波涛巨浪龇牙咧嘴地盯向她。
      缩在被窝里的石中钰情不自禁打了个冷颤。
      “太后凤体如何了?”脑顶传来清冷的声音。
      石中钰忍不住把身子往被窝里钻了又钻,恨不得钻到底,消失不见。
      “回禀太傅,殿下还是老样子。”常嬷嬷恭谨地答道。
      “拖下去,掌嘴。”摄政王垂眸看向床上缩成一小团的身影,连半分余光都没赏给插嘴的常嬷嬷。
      “且慢...” 石中钰终于从锦被中探出身,她仰起头,双眼红肿,盯着身前高挑伟岸的男子,却不敢直视他犀利的双眸,只把目光停留在他领口的白玉纽扣上。
      “常嬷嬷不是有意的,是哀家...嗓子倒了。”
      “摄政王,奴才不是有意的。”常嬷嬷磕头如捣蒜,咚咚几声响后,额上已带上血印。
      “既然殿下替刁奴求情,微臣就免去此奴以下犯上的处罚,来人,拖下去,凌迟。”
      常嬷嬷松下的气还没到嗓子眼,就被前来的侍卫堵上嘴拖走,她惊讶地望向摄政王,似是不敢相信发生了什么,待反应过来之时,已被拖出殿外。
      “摄政王,你...你这是作何?”
      石中钰吃力地从床上坐起来,眼睁睁地看见常嬷嬷被人拖走,挣扎间,她前襟的带子略有散开,露出大片莹白的锁骨。
      凤殊影深如寒潭的漆眸在那片莹白上略略一顿,缓缓道:“微臣查明,太后殿下的病乃是此奴暗中投毒所致。”
      许公公立即奉上一小袋桑皮纸。
      “禀告太后,这是奴才从常嬷嬷屋中搜出的药,经太医分辨,里面掺有能使人高烧不退,精神亢奋的食血草。”
      石中钰脑中一阵嗡鸣,隐隐听到摄政王说道:“常嬷嬷谋害太后,处以凌迟,以儆效尤,此事过后,殿下的身子也该康健起来,文武百官还在等着太后临政。”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今日前来,并不是来向她低头,而是警告她,装病一事,止步于此。
      “哀家若是不愿,摄政王还能绑着哀家上朝吗?”
      石中钰明艳的大眼中布满血丝,她终于敢直视此人冰若寒潭,毫无情愫,睥睨万物的漆眸。
      鼓起她身上全部的胆量,迎上去。
      泥人尚有三分土气,更何况,她是南朝最尊贵的女人。
      凤殊影看向眼前瑟瑟发抖,却又怒目直视自己的小太后,通红的大眼仿若在虎口下挣扎求生的小鹿,毫无杀伤力,甚至...愚蠢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