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之哀家只想躺平

  • 阅读设置
    重生之哀家只想躺平 第6节
      他低声浅笑:“太后殿下怕是刚刚饮下食血草,开始说起胡话,微臣怎敢胁迫太后。”
      凤殊影一面说,一面走至石太后床榻边,缓缓坐下。
      他腰间的白玉睚眦玉坠落在赤红锦被面上,睚眦口中衔着的宝剑恰巧横在锦被上金丝凤凰的脖颈。
      睚眦龙首豺身,性格刚烈,嗜杀好斗。
      石中钰眸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恐惧,紧握在锦被上的手指隐隐打颤,却逼迫自己不可弯下脊梁。
      “太后一直没去上朝,想来不知,辽国大王请求与南朝和亲,只是大公主们都已成婚,宫中实在挑拣不出合适的女子....”
      凤殊影不紧不慢地为石太后系紧前襟散乱的带子,纤长的手指不时地蹭过她细滑的脖颈儿,惹得她打了个冷颤。
      同时也关上了那抹春色。
      “微臣本想从几位藩王的子女中挑出一人,只是礼部的鸿胪卿办事马虎,不小心把太后的画像混入其中,送至辽国...”
      石中钰心中一沉,颤声道:“先帝驾崩不足一月,你若胆敢把哀家送给辽王,就不怕遭到天下人百姓的嗤笑吗?”
      凤殊影瞥了她一眼,淡淡道:“前朝吴帝见辽人兵临城下,主动献上风韵犹存的吕后供辽王取乐。之后,辽人退兵,吕后被辽王带回辽国,百姓为了感念吕后深明大义,特此立碑纪念。”
      石中钰没想到摄政王居然扯出前朝吴帝卖母求荣的典故,那段历史备受后人诟病。
      然而,众人耻笑的都是年幼无知的吴帝和不知检点的吕后,却忽视罪魁祸首,便是当年把持朝政,在宫内呼风唤雨的宦官之首。
      想到百年之后,后世人只会嘲笑昱阳帝的软弱无能和南朝太后的自甘堕落,石中钰不由悲从心起。
      她此刻完全体会到吕后的孤立无助。可能是因方才服下的食血草在作祟,她心中怒火中烧,血脉沸腾不止,当下高高地举起手掌,朝眼前“睚眦”的俊脸上呼去。
      在许公公的惊呼声中,石中钰的皓腕被对方轻而易举的挡下,纤细的手腕被摄政王紧紧握在掌中。
      好痛!
      石中钰忍下眸中打转的泪水,近在咫尺的俊脸毫无怜香惜玉之色,清冷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太后明日若不能出现在金銮殿上,微臣不介意帮殿下修建青碑一尊供后人瞻仰。”
      怒火纠结在胸口,睡梦中的石中钰在摄政王肩头扭动,她猛然惊醒,愤然大呵一声:“凤殊影!”
      夹含怒气的三字在金銮殿中绕梁三尺,余音不绝。
      殿下的大臣们呆若木鸡,皆望向垂帘后的石太后。
      第7章 话本 一时间,她与摄政王二人桃花眼对……
      因这一声中气十足的怒斥,让石中钰也醒过神来。
      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她纤弱的身子缩在凤椅的另一端,可仍觉的不够远。
      “太后唤臣何事?”凤殊影面无表情,语调冰冷。
      方才就察觉到了肩头的小东西睡得不踏实,一个劲地往他怀中拱,险险把头露出帘外。
      正欲将她的身子扶正,却见她猛然间睁眼,怒目横眉,满眼嗔怨盯向自己,然后便喊出了他的名字。
      不是摄政王。
      凤殊影,这三个字有多久没有人在他耳畔提起,让他都略略有些失神。
      可从她口中喊出的这三个字却夹带着些许怒气,还有一丝委屈,但凡不是聋子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阶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太后殿下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对摄政王发大发脾气。
      有些大臣猜想,可是太后殿下对他们方才敲定去藩地讨要贡款的人选不满意。
      定是了!向藩王收贡的主意是太后提出来的,现在却定下了摄政王的人,太后殿下怎会不气。
      想到这里,大臣们不由地好奇,太后会如何向摄政王讨要名额。
      “太后唤臣何事?”凤殊影又问了一遍,语调也降了一度。
      站在二人身后的许公公忍不住把脖子一缩。
      石中钰稳了稳心神,坦然望向摄政王冰寒的目光:“众卿家有所不知,前夜哀家送皇上回寝殿,途径垂拱殿,见摄政王还在秉烛亲政,哀家深感不安,若是摄政王病倒,留下哀家和皇上这对孤儿寡母,该如何是好。”
      殿下大臣听得云里雾里,太后这是什么意识,拐弯抹角在骂摄政王揽权太多,活该猝死吗?
      “孟冬降至,如今儿这天也一日比一日亮得晚了,哀家想,不如把早朝的时辰往后挪一挪,让摄政王和各位卿家好在晨间多歇会。”
      大臣们情不自禁连连点头。
      五更上朝的时辰是南朝始皇定下来的,历经几代皇帝,虽有人质疑,却又无人敢更改这个时段,生怕显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懒散懈怠。
      不过五更天实在是太早了,尤其是在冬日,敢问有哪位大臣舍得暖呼呼被窝中的香软娇娘。
      除了摄政王这位孑然一身的谛仙。
      还好此事被体贴入微的太后殿下点了出来。
      于是石太后在执政后下得第一道懿旨,便是把早朝往后移了一个时辰,顺带把隔日一次的早朝改为三日一次。
      本以为此事便可就此揭过,没想到一直默不作声的摄政王突然开口:“半月后,三位藩王将会入京拜见圣上,届时需要太后在后宫设宴款待。”
      石中钰自然点头应下。
      殿中大臣恍然大悟,太后这招以退为进用得妙啊!几句话便让摄政王放手后宫治理权。
      垂拱殿。
      石中钰和朱昱走进东暖阁,发现塌上的矮桌已被换置成紫檀木长案,案上白釉莲花熏炉内燃着凝神静气的沉香,窗棂侧原本空落落的一角安置上了一套竹编书柜。
      朱昱利落地爬上塌,发现矮塌上的坐垫都被换成崭新的蚕丝软垫,他惬意地上面滚了一圈,兴致勃勃问:“母后,今日看什么书?”
      石中钰还未答话,只见摄政王高挑的身姿突然走进暖阁,惊得朱昱差点从矮塌上滚下来。
      凤殊影从书柜中抽出一本厚厚的《古文渊鉴》放在桌案上。
      “皇上在晌午前把前三章背下,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太后,午膳前微臣会查阅皇上的功课。”
      朱昱原本兴奋的小脸顿时一垮,大眼中闪着可怜巴巴的泪光望向对面的石中钰。
      石中钰好似什么都没听到,倚在软垫上,手中捧起一册话本,把小巧的脸蛋遮挡个严严实实。
      朱昱见求助无望,只得垂头丧气地翻开桌上的《古文渊鉴》。
      等到摄政王回到西阁会见几位大臣,朱昱才敢把头凑过来,借着手中的书遮掩,低声问道:“母后怎可见死不救?”
      石中钰被朱昱人小鬼大的模样逗得一乐,忙用话本遮住下半张脸,露出的桃花眼弯成一道皎月。
      “皇上少信口雌黄,摄政王不过是让你背上几页书,哀家寻什么理由拒绝。”
      “下晌还要去上书房,朕这日子过得闷没滋味了。”
      石中钰伸出手指在朱昱额上一点:“母后为了皇上把隔日一朝改成三日,得了这些空闲,也该看些正经书才是。”
      朱昱撇撇嘴:“朕倒觉得是母后想要多得些空闲看话本。”
      凤殊影瞥向矮塌上窃窃私语的二人,见小太后笑起来时眉眼弯弯,水汪汪的大眼清澈透亮,全无早朝时与他怒目而视的恨意。
      应是梦魇了,梦中的他到底做了什么,惹得胆小如鼠的小太后这般恼怒...和委屈。
      京城的话本为了迎合贵女们的口味,经常在书中安插一些风花雪月的情节,石中钰手中的这本《承凤欢》写的就是一位逃脱净身的大内总管和久居深宫太后之间不见天日的孽缘。
      可能因当朝太后年纪轻轻便守了寡,给百姓留下无限遐想的缘由,这本书在坊间备受欢迎。
      石中钰正看到精彩处,书中的大总管正欲向太后展示他全须全尾的雄姿。
      一道身影遮住了石中钰身前的阳光,突如其来的阴暗让她疑惑地抬起头来,正好对上了摄政王剑眉微蹙的俊脸,顺着摄政王探究的目光往手中的书看去,发现摄政王已先她一步看到大总管雄姿英发,让太后娇喘连连的段落。
      “啪”得一声,石中钰臊红脸合上书,这才发现书房内的大臣早就退下,而对面的小皇上正枕着《古文渊鉴》,趴在桌案上睡得呼呼作响。
      一时间,她与摄政王二人桃花眼对凤眼,暖阁内陷入了诡异的宁静。
      隔壁的许公公看向四目相对的二人,正午的阳光渡在二人身上,锐减了摄政王身上的戾气,也增添了太后殿下容颜的娇媚,在宫内见过太多污糟的他觉得眼前这对金童玉女是如此养眼,登对。
      许公公摇摇头,把脑中荒诞不羁的念头甩了出去。
      “咳咳...”
      终究是石中钰先绷不住,她讪讪一笑,开口道:“哀家今日多备下一份午膳,摄政王若是还未用膳,不如同...。”
      说到此处,石中钰突然有些口干,若是皇帝与摄政王一同膳,传出去倒是明君礼贤忠臣的佳话,可是她一个寡妇,若是主动开口相邀,会不会被扣上祸乱后宫的罪名。
      胡思乱想间,却见摄政王微微一笑,风度翩翩道:“微臣谢过太后赏赐。”
      随即便撩起长袍,长腿一迈,稳稳坐在矮塌边上。
      石中钰哑然,她本已做下决定,正准备让星蝉把食盒交给许公公,好让摄政王去往正厅用膳,没想到摄政王倒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到她身侧。
      无奈,她只好叫醒皇上,朱昱在得知摄政王要同他们一起用膳的消息,一时分不清自己是在梦境还是现实。
      耳边响起朱昱磕磕巴巴的背诵声,石中钰偷偷瞥向凤殊影放在桌案上的手,见他手指纤细,指甲干净整洁,食指随着朱昱紧张的声音轻轻叩击桌案。
      顺着这双好看的手,石中钰看向摄政王无可挑剔的侧颜,若不是此刻他身着紫金蟒袍,还真像是一位满腹经纶,温文尔雅,诲人不倦的教书先生。
      待朱昱背完,摄政王开口道:“皇上有两处背错了,一会去上书房把错处抄上十遍给先生过目。”
      嗯...果然是一位冷酷无情,徒有其表,搓磨学子的先生。
      石中钰没敢接腔,招呼星蝉前来布菜。
      对上朱昱幽怨的眼神,她在心中叹了口气:皇上啊,不是母后不愿救你,但若惹得摄政王不满,下次在早朝让她朗读《承凤欢》十遍,那...那她绝对能在史记上遗臭万年。
      用完膳后,许是摄政王心情不错,主动开口询问太后在朝凤殿可否住的惯?要不要移至慈宁殿。
      石中钰闻言略有恍惚,慈宁殿是历代皇太后的寝殿,也是上一世石禹临奉上毒酒,让她撒手人寰的故地。
      触景生情,她不想再回去。
      “慈宁殿已空置多年,哀家若是搬过去,少不了工部派人修葺,又要徒增一笔开销,现下哀家在朝凤殿住的挺好,就不来回折腾了。”
      “太后克勤克俭,是后宫的楷模。”摄政王恭维道。
      石中钰心中一乐,先帝的嫔妃都被摄政王遣走,朱昱年纪太小,选妃也是七八年后的事了,如今后宫唯留她一个女主人,又要楷模给谁看?
      不过她也理解摄政王的做法,先帝荒.淫无度,后宫佳丽数不胜数,绫罗绸缎,妆粉香料,随便拎出一样,都是极大的开销。
      在不屑风花雪的摄政王眼里,这些都不及为边疆战士们添上一件棉衣,换上一柄利刃来得重要。
      用完午膳,石中钰把皇帝送到上书房,见时辰还早,天气也不错,便命抬凤辇的内监朝御园的方向走去。
      凤辇行至一处拐角,石中钰瞥见黄瓦朱墙下有一个正在罚跪的小内监。